ofo海外市场持续撤退 卖身滴滴或为“自导自演”

2018-08-15

近日,有消息称,在进入韩国市场不到一年的时间后,中国共享单车服务商ofo已经做好退出韩国市场的准备,ofo最近开始逐步暂停了在韩国的业务,并且已经将大部分韩国市场员工停职,为全面裁员做好准备。

a1d1a5e73eb548049a01856869dc7a36_th.png

  有消息人士进一步称,尽管韩国市场业务尚未完全中止,但目前大部分韩国市场的ofo员工已经做好了失去工作的准备,并且目前已经处于“暂停工作”的状态。

  事实上,不断收缩海外市场,对于ofo来说早就已经不再是新闻了,根据公开报道,近一个多月以来,ofo被爆撤出或暂停部分业务的国家和地区至少有7个,包括印度、以色列、中东、澳洲、德国、美国和西班牙。如果再加上韩国,海外撤出的国家和地区将增至8个,这似乎还并不是终点,有业内分析指出,接下来这份名单可能还会加长。

  对此,《证券日报》第一时间求证ofo方面有关负责人,不过,截至发稿时,对方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撤出消息之前,来自ofo方面的官方消息显示,8月7日,继红包年卡现金补贴用户后,ofo又开启了新一轮的现金补贴,上线“福车红包”活动,用户解锁且骑行“福车”后,可获得最高99元“福车”红包现金奖励。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据悉,ofo今年开始探索更多盈利模式以给用户更多便捷的服务。目前,其B2B、金融、本地生活等多元化商业布局进展顺利,B2B项目在6月份的营收已超过1亿元,且在国内100余座城市实现了盈利。

26451508230714.jpg

  从市场消息来看,ofo始终将宣传重点放在了盈利以及重返红包战等各方面,试图勾画出原先巅峰时期欣欣向荣的局面,不可忽视的是,目前ofo仍是需要押金的,而这个做法与目前所有共享单车的做法背道而驰。

  此外,在ofo盈利途径之一的广告等领域政策层面还有诸多限制,因此,对于这个可持续性的问题,不少业务人士还抱有疑虑。

  在这期间,记者还发现,市场上还不断有ofo卖身滴滴和蚂蚁金服的消息,并称ofo涉及的收购谈判已经接近尾声,与此前消息不同的是,消息的细节进一步充实,比如称是滴滴与蚂蚁金服联合出资收购,作价14亿美元,同时还将另外承担ofo 2亿美元的债务。

  对于这则新闻,ofo联合创始人于信当时发朋友圈表示没听说过。而滴滴以及蚂蚁金服方面也双双表达了否认的态度。

  对于此事,有资深互联网共享单车人士在与《证券日报》记者交流时表示,“一边发布自己盈利以及红包战的消息,另一边市场上有卖身消息放出,而交易对方却毫不知情,很大可能是ofo自己放出的消息,又自己出来辟谣,说到底也是为了更好的估值。”

“刷脸”正走入你我生活

2018-08-15

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金融、医学、政务服务等各个领域

f8fe162963304c92831b3846f3c9b248_th.jpeg

   “刷脸”,正走入你我生活

  人脸识别,已是人工智能浪潮中最火热的技术之一。目前,它正大规模走出实验室,走入各行各业,方便了生活、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也因此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标配”。

  疑问和担心也随之而来:运用“刷脸”技术的视频采集设备越来越普及,会不会对人们的隐私权带来威胁?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会不会带来新的歧视与不公,并对人类既有的道德秩序形成挑战?本版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关注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并探讨人工智能浪潮可能带来的对科技伦理的冲击和思考。

  走进一家餐厅,即便没有手机和钱包,点餐后也能通过“刷脸”完成支付;走进一家银行,不带银行卡、身份证,靠“刷脸”也能取款……这样的场景,你是否体验过?

  如今,从考勤、购物,到坐飞机、住酒店,乃至领养老金……靠“脸”吃饭办事不再是玩笑。这背后是已有几十年历史的人脸识别技术,目前正在大规模走出实验室,进入日常生活。

  靠“脸”能办事的领域越来越多

  当下人工智能大潮中,人脸识别技术是最早走向应用的技术之一。其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并不断刷新着人们的想象力。

  比如“刷脸”解锁已成为越来越多智能手机的标配。在安防监控领域,“刷脸”技术可以对银行、机场、商场等人流密集场所的人群进行监控,实现特定人物的自动识别和追踪。今年以来,深圳等多地纷纷启用电子警察执法,通过“刷脸”识别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违法,大大提高了效率。

  金融领域,“刷脸”支付已经成为现实。贷前审核、身份认证等业务也正被覆盖,通过人脸识别,银行可以快速核查甄别身份信息,用户无需银行卡也能实现取款。

  在出行领域,百度与南航合作的基于人脸识别的“刷脸”登机项目,已在河南南阳姜营机场落地,人脸闸机让旅客直接“刷脸”坐飞机,以秒为单位完成身份验证。北京大学则在尝试将“刷脸”系统应用到校园安保系统当中,学生第一套“刷脸入校”闸机已投入运行。

  零售商超领域,阿里、京东等纷纷试水无人超市,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应用在购物、结算环节,不仅可以帮助线下店铺迅速捕捉用户信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对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也是一种升级。

  医学领域,人脸识别挂号系统让号贩子无从插手,“刷脸”医保支付可以节省排队时间,让智慧医疗服务流程更加通畅。今年,温州有10家医院启用了人脸识别预填单系统,“刷脸”看病、智能导诊成为可能。

  政务服务领域,“刷脸政务”不仅减少了老百姓奔波折腾之苦,“一次不用跑”的政务服务清单也更加便民。蚂蚁金服与超过40个城市的政府部门合作,开通“刷脸”办理个税、查询公积金、认证养老金领取资格、交通违章在线缴罚等服务。

  公益领域,“人脸寻亲”帮助寻找走失老人和小孩,让回家的路不再遥不可及。今年7月,四川西昌救助站借助这一技术送7位滞留人员回家团圆。

   “刷脸”技术覆盖的用户量也在快速上涨。“仅仅在支付宝平台,已经有两亿用户通过‘刷脸’登录账户、找回密码、风险校验等。”蚂蚁金服CTO程立直言:“脸正在逐渐取代密码。”

  与此相伴随的是行业规模的快速增长。来自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为68亿元,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78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5.5%。

  应用快速发展,技术、人才、资本、政策驱动缺一不可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缘何近年来在国内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在业内人士看来,除了技术驱动这一根本原因外,还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如果将其比喻成一辆马车,人才优势、技术驱动、资本助力、政策支持等犹如车轮,正带动这辆马车跑得更快更稳。”艾媒数聚创始人兼CEO张毅说。

  商汤科技工程院院长沈徽分析,就“刷脸”技术而言,我国目前在应用落地方面走在前列,底层技术也在不断加速。日前,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布局最多的国家,数量领先于美国和日本。

  中国多年来注重理工科教育的传统,“也为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结合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础。”沈徽说。

  应用场景的丰富和行业需求的高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过去几十年中国一直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提质增效都有很强的需求。”沈徽分析说,“这种需求给了我们很多机会,使得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在更多行业落地。”

   “丰富的场景应用需求,提供给企业落地的通道以及强劲的市场价值;海量大数据的储存和世界性的命题,也给了科技企业以及技术开发者广泛的平台。”依图科技联合创始人林晨曦说。

  资本投入也是一股重要力量。除了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落子布局外,不少垂直企业也不断获得资本关注。

  更多创业者正在进入这一行业。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所属领域分布中,计算机视觉行业公司以17.7%的占比位列首位。

  业内人士分析,5G时代的加速到来,也将给计算机视觉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人脸识别有望发展成为下一个智能时代的标配。”张毅说。

  人脸识别技术能带来对生产力的提升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也有专家表示,“刷脸”只是计算机视觉技术中比较具体可感的一部分。“事实上,计算机视觉技术能够给大家带来的远远不仅是‘刷脸’付款这么简单,如果应用在第一二产业,它将在更大层面带来生产效益的提升和变革。”张毅说。

  “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带来对生产力的提升。”沈徽解释说,这种提升,一方面是对传统行业中对跟视觉相关的人工部分的增强或替代,以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则是带来新的交互体验和应用,形成新的应用场景。

  事实上,这些提升正在发生。

  在手机和娱乐领域,基于智能识别的影像和图片分类、处理,已经成为现实;在自动驾驶领域,对环境智能感知、定位车辆自动判断目标,也在不断发展中;在无人机、机器人领域,自动避障的运用有了新进展;在工业领域,除了3D分拣等吸人眼球的探索性应用,产品质检的应用也在不断涌现;在医疗领域,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等人工智能研发的机器人,不仅可以看医疗影像,还辅助医生更准确地理解病案,提升诊疗水准。

  专家表示,这些变化对行业而言,是效率提升和行业重塑,也意味着更大的市场机遇和更有想象力的增长空间。

  程立则提供了一个理解计算机视觉的更大的视角,“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都以人机交互方式被颠覆为标志。第一次是个人电脑在民用和商用领域的普及;第二次是智能手机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下一次,也许我们连手机都不用了,每个人、每个物品都将被数据化,变成传感器,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都将直接相连。”

 “过去几十年,互联网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成为互联网的一部分。”在程立看来,生物识别等技术正在进行技术上的准备。

区块链游戏:庞氏骗局?装备“确权”?

2018-08-14

在刚刚过去的ChinaJoy(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上,区块链游戏第一次作为一种新品类登上游戏展的历史舞台,并成功吸引了近乎整个“链圈”的目光和话题。

伴随区块链游戏产生的“确权”概念,让游戏资产上链成为极客玩家中新的众望所归——试想当你在一款区块链游戏中拥有一把宝刀,可以带它到另外几款区块链游戏中一路所向披靡的场景。玩家开始渴望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游戏虚拟物品。

乐观者认为,游戏和区块链具备天然契合的互补优势——一方面,游戏需要区块链技术助其实现装备的“确权”;另一方面,区块链也需要在游戏的包裹下打通现实世界里的应用场景,实现对第一批用户的教育。

不过资产打通后不可避免的金融属性,使区块链游戏蒙上了一层庞氏骗局的阴影,早期区块链游戏鱼龙混杂,不少玩家沦为等待被收割的韭菜……问题频发之下,区块链游戏能否挺过去伪存真的烈火,能否实现玩家心目中契约分明的桃花源,尚且需要时间的检验。

从一只“谜链猫”开始

“就是一只可以迭代进化的虚拟猫咪,最初有5万只初代猫,它们可以通过不断繁殖生产出各式各样的小猫。”DapDap游戏社区创始人Nike告诉《IT时报》记者:“现在这个游戏的玩家全世界有300多人,最热门的时候也不过一万多人。”

微信图片_20180814104713.jpg

这款名为“谜链猫”的游戏,因为在以太坊上运行,大家更多称其为“以太猫”。尽管人们大多知晓这款游戏,但实际参与的人在全世界范围内十分稀少,原因在于其复杂的游戏交易流程以及与玩家现实财产的紧密联系。

在乐块游戏创始人宋阳眼中,谜链猫更像是一个可以进行收藏的手办。宋阳在玩这块游戏之初,买了几只猫,每天研究怎样才能生出更优秀的小猫,这个过程中他收获了非常多的乐趣。Nick同样是早期接触谜链猫的玩家,他回忆2017年末谜链猫风行的那段时间里,自己身边有很多朋友会买上一只初代猫送给女朋友或老婆,然后发个朋友圈炫耀——一只猫咪价格能达到几万元人民币。“简直就是炫富。”Nick笑着说:“如果我身边有人买了几只猫送给朋友,我们都会觉得他是土豪。”

尽管谜链猫的势头很快过去,如今这些猫咪也以接近500元人民币的价格被“圈养”在主人的智能合约上,但谜链猫掀起了一批以宠物繁殖和根据稀有程度进行竞价的游戏热潮,以百度开放的莱茨狗为例,养猫、养狗、养兔子,以太坊瞬间沦为“鸡犬不宁”的动物养殖场。频繁的动物交易拉升了此类区块链游戏的金融属性,不少人砸巨款进入动物“收藏界”,却落得无人接盘,空有一张动物图像存储在服务器上的下场。

谜链猫的创始人Benny在接受《IT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创作谜链猫的意图在于使更多人看到技术的价值。“人类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玩耍和实验,我们从小就这么做了,当我们成为成年人还是这样。”在Benny眼中,谜链猫是一个用于介绍区块链技术的优质玩具,正如由美国社交游戏开发商Zynga开发的Farmville游戏,帮助Facebook带来超过50%的流量,吸引国际上的用户注册Facebook并创建个人资料。谜链猫的目的,就是通过玩耍和实践使人认识到区块链的价值。

双面金融属性与“庞氏骗局”漩涡

深耕于区块链世界的人都明白,区块链自带金融属性,是因为其中的资产与现实资产间的可流动性以及区块链世界中的消费需求。这样的金融属性也导致一些游戏厂商正在精心设计有利可图的软件,试图在韭菜丛生的区块链原野分一杯羹。

Nick认为,区块链游戏整体规则抽象以后,其实与赌博非常相似。因为链上的东西有价值,游戏就是将价值通过规则进行流通,游戏有输有赢,所以这个过程就很像赌博。区块链游戏的某些特性也助长了传销和黑市的猖獗——对于黑市操纵者来说,这个市场具有匿名性,且跨境支付比较方便。在Nick眼中,这样的现象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Nick告诉记者:“早在互联网诞生之初,创业公司只要加上一个‘.com’,就能融到很多钱。纳斯达克最开始就是互联网公司上去,经历一番泡沫的爆破,最终像谷歌、亚马逊这样的真金白银活下来了。”

很多区块链游戏创作团队认可区块链技术需要游戏,更甚于游戏需要区块链。在Benny这样的乐观者眼中,区块链借助游戏的糖衣飞入寻常百姓家,游戏使得区块链技术普及开来。但也有像Nick这样的悲观者认为,许多区块链ICO团队,需要游戏的落地帮助他们讲好下一个区块链的故事,帮助其获得更多的融资。“当前的大环境之下太多人热衷于割韭菜,故事要讲得更完满一点。”Nick 感叹道:“讲其他故事可能都落不了地,讲游戏是能落地的,因为游戏能做得出来。”

Nick相信,市场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但是过程中难免有各种各样的悲剧发生。作为玩家,“游戏就是找乐子嘛,打麻将打不打钱都是乐子,如果怀着找乐子的心态去玩,输赢就没那么重要了。”在Nick眼中,如果每个人都抱着投资套利的心态去玩区块链游戏,那么游戏本身就不是真命题。

下一站,装备确权时代?

今年ChinaJoy期间,由ChinaJoy、Cocos-BCX、DappReview、INBlockchain在ChinaJoy期间联合发布的《2018区块链游戏产业白皮书》明确了区块链游戏的概念,即通过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共识机制等技术,实现将游戏规则写入“智能合约”,使其上链之后自动运行的游戏模式。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游戏不受包括开发商在内的人为干扰,确保游戏资产的所有权和自由流通,重构开发商与玩家关系。

反观当下,无论是网易、腾讯、盛大这些传统游戏行业巨头,还是各式各样的中小型厂商,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区块链这片尚未开垦的土壤。究其原因,区块链游戏产业白皮书数据显示,在过去20年,尽管游戏行业作为朝阳产业保持了高速增长,整个行业目前游戏用户共5.8亿,市场规模2500亿元。不过其爆发式的增长和迭代,本质上是需求端与供给端的红利释放与变革所带来的双重波动影响。短视频等娱乐方式崛起使得游戏行业用户红利衰减,游戏生命周期缩短,再加上2017年两大寡头市场占有率高达76.2%,在新增市场中占有率95.8%,几乎垄断了游戏创业者的成功机会。

深耕于传统游戏行业十年有余的Neil是一家传统游戏制作公司老板,Neil认为当下正是发展区块链游戏的好时机。

Neil眼中的区块链游戏已经与谜链猫系列的宠物繁殖类游戏以及FOMO3D为代表的资金盘游戏有了很大区别。Neil希望玩家在游戏过程中无需了解区块链、通证、私钥等词语和概念,只需要按照和传统游戏一样的规则来玩,但是在玩的过程中,玩家能够感觉到这个游戏真的不同,游戏中的资产好像真的是我的,于是才了解到这些性能的实现其实是基于区块链技术。Neil眼中的场景,也就是出现在无数区块链游戏玩家口中的“装备确权”时代。

微信图片_20180814104718.jpg

“这是一个非常舒服的过程。”Neil告诉记者,“你只要使用了区块链技术,那么价值就是天然打通的。用户不需要过多的认知和理解,就会发现这个东西属于他,没有人能拿走,用户从而也会更加有黏性,这也就是我们需要寻找区块链应用场景的目的。”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当各个游戏厂商试图寻找区块链与游戏连接点时,区块链游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谜链猫创始人Benny和他的团队,也在试图建立一个可以被数十亿人访问和娱乐的区块链合法业务。这个出生在加拿大的华裔小伙子看好中国的市场,试图将10亿消费者带到区块链。

Nick面前的电脑上,聚集了一千余名区块链资深玩家/制作人的QQ群里消息不停地跳出。“这些人都是人精,你想不到他有什么找乐子的点子。”Nick笑着调侃这些曾经由区块链游戏玩家转身而成的游戏制作人:“真正的高手都是通过代码与智能合约直接交互进行游戏,通过网页玩的人,很多都已经是潜在被收割的韭菜了。”

中国第一张区块链电子发票落户腾讯

2018-08-14

 8月10日,腾讯和深圳市税务局合力,在深圳市国贸旋转餐厅开出一张区块链电子发票,深圳亦藉此成为全国区块链电子发票试点城市。

微信图片_20180814104419.jpg 

  首位取得区块链电子发票的消费者深圳萨摩耶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财务经理陈莉莉

  根据腾讯方面公布的消息,区块链电子发票在由腾讯和深圳市税务局共同完成落地,是全国范围内首个“区块链+发票”生态体系应用研究成果。亦称为国内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目前,深圳国贸旋转餐厅、宝安区体育中心停车场、凯鑫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坪山汽修场)、Image腾讯印象咖啡店等为首批接入系统的商户。首期试点应用中,深圳市税务局携手腾讯及金蝶软件,打造“微信支付——发票开具——报销报账”的全流程、全方位发票管理应用场景。

  事实上,“区块链+税务”的抢滩登陆已于数月前打响。2018年6月,号称“全国首个电子发票区块链平台”“税链”在广州上线,广州方面称已在广州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开出全国首张“上链”发票。

  8月13日,腾讯方面称,“税链”只是将电子发票上链,而腾讯则是完全运用区块链技术开具发票。“税链”的运营方方欣科技对此未作出回应。

  腾讯区块链场景再落地

  早在2015年,腾讯就成立了区块链团队,其后将其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游戏、公益、供应链金融、电子存证等多个项目中。蔡弋戈介绍,腾讯区块链基础服务开放平台——腾讯区块链BaaS开放平台也处于开放公测阶段。

  今年5月,由腾讯与深圳市国家税务局联合建立的“智税”创新实验室24日成立。深圳市国税局局长张国钧介绍,“智税”创新实验室将重点探索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发票解决方案。此次在深圳市国贸旋转餐厅开出全国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是腾讯区块链场景再落地。

微信图片_20180814104425.jpg

  “区块链行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丰满理想与骨感现实的反差,技术上还处于社会实验阶段;场景上拿着锤子到处找钉子。所以区块链要以场景为驱动,解决实际痛点,推动技术升级。”蔡弋戈表示,区块链的应用,更注重实际应用,而非形式。

  仅就发票而言,深圳市国税局局长张国钧表示,区块链电子发票通过“资金流、发票流”的二流合一,将发票开具与线上支付相结合,实现“交易数据即发票”,有效解决开具发票填写不实、不开、少开等问题,保障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此外,通过区块链管理平台,可实时监控发票开具、流转、报销全流程的状态,对发票实现全方位管理。

  争抢区块链发票头啖汤

  尽管腾讯将8月10日的这张发票称之为全国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但事实上,围绕区块链电子发票的消息此前已经传出。

  据广州日报报道,6月22日,全国首个电子发票区块链平台“税链”在广州市黄埔区成功上线,广州燃气集团有限公司由税务机关授权加入区块链网络,并称已于6月14日开出全国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7月13日,广州税务局、广州开发区税务部门联合“税链”的开发方方欣科技举办宣讲会,为试点企业用户介绍“税链”平台。

微信图片_20180814104429.jpg

公开信息显示,方欣科技成立于1998年,总部位于广州,注册资本为5亿元,老板徐正军名下共有15家公司。据第三方信息平台“天眼查”数据显示方欣科技以为企业报税提供技术支持、咨询代理等业务为主。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此外,方欣科技的大股东为上市公司金财互联,该公司前身为江苏丰东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5月完成更名。在腾讯8月10日公布区块链发票的当日,金财互联拉出涨停板,报7.89元,涨幅为10.04%。

  8月13日,小犀财经联系了方欣科技,就“全国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之名应落谁家进行提问,方欣科技对此回应称,对腾讯事件已有了解,但公司无对外公关部门,不对此作出回应。

  腾讯方面则表示,“第一在深圳开出的区块链电子发票具有准生证,是目前唯一获得国家税务总局批复同意落地的区块链电子发票试点项目。第二,区块链电子发票在国内首次实现了从领票、开票、流转、入账到报销的全链条覆盖。”腾讯发言人称,“简单来说,广州方面仅是发票上链,我们是通过区块链生成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