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线城市用户的互联网生活是怎样的?
2018-08-28
随着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的消失,用户下沉是互联网行业的必然选择。三线及以下用户已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促使了拼多多式黑马产品的诞生。
三四线城市用户的互联网生活是怎样的?三四线城市又有哪些市场机会点呢?为此,酷鹅用户研究院特开展三四线用户系列研究,本期将为您深入解读三四线城市用户的互联网生活方式。
休闲娱乐产品在三四线城市受欢迎
三四线用户生活节奏慢,闲暇时间多。线下相比一二线用户有更丰富的休闲生活,线上偏好泛娱乐类应用,休闲娱乐产品为三四线用户平淡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与体验。
本地生活类APP在三四线城市逐步渗透
三四线用户除了使用大众的互联网产品,如QQ、微信外,还会使用与本地生活相关的一些APP,如本地生活服务工具、本地教育、本地育儿相关的APP。
熟人社交传播是三四线用户APP下载主要驱动
三四线城市用户注重线下熟人社交关系的维护,人与人之间的线下交往也更密切。熟人社交的传播对三四线用户APP下载和使用有重要的影响。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三四线中老年互联网消费市场空间大
三四线城市中老年用户触网的高频软件主要是微信,对短视频等娱乐APP刚刚接触,还在探索阶段,未来市场空间大。
CSS 2018 腾讯云布局AI及云管端协同防控
2018-08-28
腾讯科技讯 8月27日消息,“在过去一年中,勒索病毒持续活跃,安全行业更是曝出史诗级 CPU 漏洞,直接导致硬件级城墙的洞穿。可是,在过去十年以来,全球各大企业对安全的投入不止翻了十倍,各类安全公司皆不遗余力的开展研究和创新,但为什么我们的网络世界在今天,依然疲于攻防应对?”在8月27日举办的第四届互联网安全领袖峰会(CSS 2018)主论坛上,腾讯云副总裁黎巍基于《云安全趋势与创新实践:智慧安全引领未来》这一主题,结合腾讯云自身发展、实践,以及在智慧安全和云管端协同防控等解决方案上的创新成果,向来自全球参会的互联网行业领袖、网络安全专家回答了上面的问题。
(腾讯云副总裁黎巍在CSS 2018上发表演讲)
四维复合网络生态空间下,企业安全“城门大开”
当下,随着网络空间的快速演进,新业态、新生态生机勃发,从二维空间到叠加了物联网和云的四维复合生态空间后,安全早已超越了技术的范畴,与整个产业的变化更加息息相关。
而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企业对于安全的重视程度却未能跟上时代,黑客、黑产反而走在了企业前面。腾讯云在与企业客户接触过程中发现,几乎每一家互联网企业都在安全方面投入巨大成本,试图构建自己的安全长城,但在企业安全意识不足、网安人才短缺、企业安全制度和规范不够完善的当下,几乎超过80%的企业打造的是“城门大开,无人值守的安全长城”。
面对这些看似构建了堡垒般安全防线的企业,黑客们的攻击却依旧游刃有余,在外界看来极为严重的威胁,实际上超过75%是普通 Web 类应用级攻击,而更为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实施 DDoS 攻击。根据腾讯安全云鼎实验室发布的《2018上半年互联网 DDoS 攻击趋势分析》显示,今三月爆发的 Memcached DDoS 攻击,利用反射放大打出1.7 Tbps 的超高流量,而全球 DDoS 攻击85%打向了中国。另外,除了 DDoS 攻击,古老的 SSH 暴力破解也愈演愈烈,在整个7月份,腾讯云为客户拦截的暴力破解超过3亿次。
而对于企业而言,更为严峻的考验是,黑客面对几乎不设防的企业安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使得黑客逐渐演变为更加规模化和产业化的黑产。羊毛党已经成为互联网产业新的“吸血鬼”代名词。黎巍也在现场公布了腾讯安全云鼎实验室的一项专门针对恶意爬虫的数据统计,超过90%的恶意爬虫活跃在国内,涵盖出行、社交、电商等各行业,恶意抢票、收集信息、拖数据、倒卖数据等行为,也使得用户深受诈骗、推销等信息骚扰。
解决企业“城门”问题,腾讯云将围绕智慧安全与云管端系统防控重点布局
企业安全在今天所面临的“短板”,也成为腾讯云当下及未来持续探索和解决的主要任务。面对专业黑客和黑产大军,行业的整体安全应对能力目前仍然比较脆弱,而腾讯云也正在针对这一现状,积极围绕智慧安全与云管端协同防控两大领域,展开探索和实践,将 AI 更深入的应用于安全领域,构建全链路的协同防控,帮助更多企业高效抵御安全威胁。
腾讯云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了以大数据、 AI 算法为驱动,构建应用于安全领域的知识图谱、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表达等 AI 能力,以逐步取代传统的规则对抗,让安全 AI 引擎具备对恶意攻击的识别、认知、分析和决策的通用能力。而腾讯云也从安全场景出发,将安全 AI 引擎应用于传统安全检测、溯源分析、攻防对抗。
目前,腾讯云已经将AI引擎应用于天御智慧风控、云镜主机安全、 WAF 规则语义分析及CC攻击人机识别等领域。尤其是在金融反欺诈领域,帮助大量金融机构提升风控能力。数据显示,从2017年1月腾讯云天御反欺诈系统上线以来,累计识别高达4千万次恶意申请,避免了超过千亿的资金风险。
在云管端协同的联防联控创新实践方面,腾讯云则基于“在安全边界模糊后,安全防御将不同于以往的单点防御,未来的企业安全将更强化业务纵深闭环”这一认识,打造云管端闭环后,更多隐蔽性威胁可以通过异常行为关联与信息联动发现。
而得益于腾讯在全链路数据信息流整合方面的独特优势:无论云端、通信管道还是面向企业和个人的 PC 及移动终端,在场景覆盖以及产品布局方面是全球云厂商最完整的,这也为腾讯云构建全链路协同防控,奠定了基础。目前,腾讯云已经通过多源数据协同与多层数据智能处理,实现了云、管、端协同能力的场景化安全应用,并输出到了天御智慧风控、云镜主机安全、网站管家 WAF、大禹 DDoS 及安全态势感知等安全产品和系统。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得益于过去多年来腾讯公司的开放和连接战略,以及在AI、量子和安全方面的基础研究投入,腾讯云已经成为一个连接各行各业的生态系统。黎巍也在演讲最后表达了希望可以和更多企业一起来探索和实践,以此来帮助更多得企业提升应对安全威胁的能力的期望。
颠覆人机交互 脑机接口正走向现实
2018-08-28
你还未准备好迎接一项新技术,它已开始走出实验室主动拥抱你,比如脑机接口。
近日,一项脑机接口技术大赛在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落下帷幕。与此同时,在中国电子学会近日公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十大最具成长性技术展望(2018—2019)》里,智能脑机交互赫然在列。
随着科技潮流滚滚向前,脑机接口技术似乎呼之欲出。问题是,它何时降临你我身边?
用意念控制机器
脑机接口,常被简称为BCI。它是指通过在人脑神经与具有高生物相容性的外部设备间建立直接连接通路,实现神经系统和外部设备间信息交互与功能整合的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实现用意念控制机器。它意味着,人与机器的主要交互方式,除了手工输入,以及近几年兴起的人工智能语音交互之外,还可以直接通过大脑向机器发指令。
“之前的人机交互都需要外周肌肉组织参加。比如敲键盘需要用手指,语音交互需要嘴部肌肉,而脑机接口技术则不依赖肌肉组织,它是靠直接提取大脑神经信号来控制外部设备。”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高小榕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高小榕介绍,目前的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侵入式,比如在大脑中植入芯片,还有一类为非侵入式,比如戴上可以采集脑电波的头盔或帽子。
“2018年世界机器人大赛——BCI脑控类”赛事所使用的脑机接口技术就属于非侵入式。选手们使用的设备叫做“脑电帽”,这种帽子呈网状结构,帽子上布满采集脑电波信号的传感装置。比赛之前,选手们会戴好脑电帽,为了保证脑电帽更好地采集到脑电波信号,工作人员会拿着类似注射器的装置,向脑电电极内一一注入导电胶。
这次比赛比的不是脑机接口技术本身,而是选手使用脑机接口技术的技能。也就是说,选手们使用的脑机接口设备是一样的,他们的成绩取决于用大脑操控脑机接口设备的能力,分别测试大脑不同区域操控脑机接口设备的能力。
打字,大脑可以比手快
在世界范围内,脑机接口技术正取得引人注目的进展,它允许大脑与机器进行初步交互。
比如“2018年世界机器人大赛——BCI脑控类”赛事的顶叶脑机赛项目测试的是选手通过大脑活动在电脑上输出目标字符的能力。
比赛时,电脑屏幕上会排列出不同字符,选手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希望选择的目标字符上。对目标字符的注意会表现为大脑活动,脑机接口设备会捕捉到脑电波信号,最终将目标字符输出在电脑屏幕的任务框内。
“它比的就是哪位选手的注意力更集中,哪位选手的脑电波信号更强。”高小榕也是这次大赛的裁判长,他告诉记者,顶叶脑机赛项目表现最好的选手可达到0.4秒钟输出一个字符,已经比很多人用手打字要快。
除了打字,脑机接口技术还可以真正实现用大脑操控机器,使其动起来。
法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与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机器人联合实验室主任阿卜杜勒—拉赫曼·切达介绍,通过训练大脑神经的反馈,可以借助脑机接口设备完成诸如让鼠标向左或向右移动的任务。其过程是让人的大脑去想象鼠标往左或往右移动,脑机接口设备在捕捉到大脑信号后,机器会依据指令产生反馈。
阿卜杜勒—拉赫曼介绍,在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之后,体验者可以实现用意念来顺畅地控制机器臂递送饮料。“在训练的过程中,大脑会产生一些特定的信号模式,机器人会理解这种信号。”阿卜杜勒—拉赫曼说。
“脑机接口技术现在正经历从实验室演示到实际应用的转换阶段。”高小榕说,比如现在已经可以实现用脑机接口技术开汽车,只不过开得比较慢而已。
10至20年或能普及
未来,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场景将会非常广泛。
高小榕介绍,第一类是教育,比如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第二类是医疗领域,比如帮助渐冻症患者或残障人士更方便地操控智能设备。第三类是让正常人的能力得到更好发挥,比如用意念操控电脑或开汽车等等。
但目前来看,脑机接口技术还面临诸多发展瓶颈。
首先,脑机接口设备的使用并不是很方便。比如在“2018年世界机器人大赛——BCI脑控类”赛事现场,观众想要体验脑机接口技术,需要先洗干净头发,戴上脑电帽,再让工作人员往脑电电极与头皮接触部分注入导电胶,导电胶干掉后还需要重新注入,整个过程比较繁琐。
再者,使用脑机接口设备的过程也十分耗费脑力。一位参加此次脑控赛事的选手告诉记者,由于在比赛过程中环境嘈杂,需要选手注意力非常集中,以让脑电波信号被脑机接口设备检测到,所以一段时间后大脑会感到很疲惫。
阿卜杜勒—拉赫曼认为,我们不应只停留在使用脑机接口技术传输低级别的指令,而要用脑机接口技术猜测和预知人类的意图,这样就可以让机器人顺畅并有计划地完成任务。而这则非常仰仗于脑科学的进展。
“目前脑科学领域的进展迟缓,我们还需要在大脑信号检测上实现突破。”阿卜杜勒—拉赫曼说。
高小榕告诉记者,正如在芯片领域一样,脑机接口技术也存在“摩尔定律”,就是其主要技术性能每3年翻一倍。十几年前,使用脑机接口设备每分钟只能输出20比特,而在这次比赛上表现最好的选手每分钟可以输出约700比特。
几年前,人工智能语音接口还是新鲜事物,如今用语音操控智能手机、电脑、音箱等设备已经十分常见。脑机接口技术何时也能像前者一样在生活中触手可及?
高小榕的回答是,10到20年左右。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政务APP应避免重蹈“僵尸网站”覆辙
2018-08-28
日前,一名村干部向记者展示他的手机,上面安装了10多个政务APP,村干部需定期填写上报有关工作情况和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政务APP太多了,有时连账号密码都弄混了。每天围着这些APP转,哪还有时间走村串户。”这位村干部抱怨说。
“掌上政务”创新了工作和服务方式,顺应了移动互联时代的效能提速的要求,既方便群众办事,又方便上级部门掌握下级工作动态。不过,政务APP应该开发多少、搭载什么功能,都是必须认真考量的。
围着10多个政务APP忙活,以致没时间走村串户,这是舍本逐末、过犹不及。同类报道渐有增多之势,比如,某地基层干部曾向媒体吐槽,每天一上班就得打开各类政务APP,不胜其烦。不知困于“掌上政务”而无暇干实际工作的基层干部还有多少?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这些年,不少政府网站沦为“僵尸网站”。有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累计整合迁移无力维护的政府网站21513家,减幅达46%。政府网站在精不在多,在质不在量。政务APP同样应求精求质,否则容易沦为一种新的形式主义。
“掌上政务”需要从切实提高工作效率着眼。比如,简化干部上报事项及流程。对于政务APP及政务公众号的泛滥,有关部门应避免重蹈“僵尸网站”覆辙,给基层干部群众带来负担。
实际上,“掌上政务”的建设与推行应强化总体设计,而非各自为政、各搞一套;应考虑群众需不需要、成本压力大不大、社会效益好不好,形成长效的维护更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