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网络安全分析与情报大会召开,安全仍需智能
2018-09-06
8月29日,2018网络安全分析与情报大会在北京召开。网络安全分析与情报大会是中国威胁情报行业规模最大的的国际性行业盛会,由北京微步在线科技有限公司主办。微步在线是中国威胁情报行业的先行和领军者,也是全球权威信息技术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的《2017全球威胁情报市场指南》中唯一入选的中国公司。
随着互联网和云计算在全球企业生产、办公环境中的普及,企业信息安全面临着边界模糊、环境复杂、威胁多样化等多方挑战;国家等保要求和《网络安全法》令企业更为重视网络安全合规、数据保护和业务安全;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也要求信息安全同步跟上,知己知彼的下一代安全中,威胁情报将起到至关重要的驱动作用。因此,微步在线连续两年主办网络安全分析与情报大会,秉承着中立、客观、开放的原则,邀请来自政府机关、金融、互联网、安全等各个领域的一线安全专家,分享企业信息安全和威胁分析研究成果和落地实战案例。2018年大会的主题为“聚焦威胁,情报驱动”,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中国农业银行、中信建投证券、阿里巴巴、腾讯、京东、Group-IB、华泰证券、VIPKID、Splunk、Palo Alto Networks、微步在线等机构和公司的十四位专家同台分享,畅谈企业信息安全建设与威胁分析的发展趋势,对网络防护与威胁情报驱动的新一代网络安全技术进行多点发散的深度剖析。
会上,多位专家分享了现阶段网络安全防护的重点和威胁情报的需求与应用图景。在当今网络环境下,要如何建立信息安全体系?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吕毅认为,应当多方考虑、评估信息安全的价值,从而进行价值的落地和体系的建设,重要的是要让风险被充分认识,并凭借对风险的处置能力和业务的保障力取得更多信任。来自中国农业银行的李强则提出,企业信息安全的建设要与业务相配套,确立安全目标和安全总体模式,建立流程标准、定期运行检查。信息安全管理的对象应当分为四大类:业务、应用的建设和运行、IT基础设施、实体安全。
而在威胁情报的应用上,多名专家不约而同地表示,威胁情报能够增加信息覆盖的维度,让平面的信息变得立体可见,应用威胁情报就是知己知彼的过程。而威胁情报可以帮助企业加速对行业中新型威胁的布防速度和能力,因此威胁情报应当体现出高效、准确、具有可执行性等特性,此外,有了威胁情报后,还应当以强力的运营团队与之配合。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微步在线CEO 薛锋
微步在线CEO薛锋认为,当今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应当在网络安全中充分发挥作用,微步在线已经在云端利用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数据库建立起千亿级别的威胁图谱,通过数据关联分析来更快更准地发现未知威胁;识别威胁后,应当佐以运营能力、分析能力和适当的工具。薛锋建议企业利用新一代网络安全技术,建立真正持续和全面的威胁监控能力。
获腾讯注资,多点布局商超便利已经安排上了
2018-09-06
随着腾讯、阿里巴巴拥抱线下的速度加快,传统商超八大巨头均已找到适合自己的合作方。下一个目标是谁,会归于谁的怀抱,成为众人最关心的话题。
今日,这些问题终于得到了答案。多点Dmall联合创始人刘桂海在接受“零售老板内参”采访时透露B融资已经完成,腾讯是投资方之一,其他投资机构也是各领域的巨头公司。刘桂海同时强调,资本合作只是一方面,此轮投资方均与多点达成战略合作,对多点未来发展有很大益处。
引腾讯注资,多点魅力何在?
在多点之前,腾讯牵手的线下商超往往是永辉、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连锁大型超市,多点此次能够得到腾讯注资,想来也是有自己的独特魅力。
原因之一或许是多点背后的物美。3月26日,久居幕后的物美董事长张文中正式走向台前,担任多点董事长。而在腾讯、阿里巴巴之间,张文中显然更倾向于前者。这一点也从“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张文中的一句“不排除与微信全面合作”可以看出。
而从多点自身来看,其与腾讯的很多想法也是不谋而合。一直以来,腾讯在智慧零售方面都将自己定位于一个助手的角色,建立一个开放平台,只做连接、做工具、做生态,将零售业要发生的质变交给零售企业自己去完成,并强调互联网企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多点则从起家便将自己定位于帮助传统零售改造升级的角色,到现在为止,初心未变,依然是用技术手段不断优化门店本身的成本、效率和体验。
除此之外,多点的业务模式、选择的合作对象,也与腾讯出现重合。据不完全统计,多点Dmall目前已与美食林、中百、兴龙广缘、步步高、百佳华、人人乐和百安居等零售商达成战略合作,新拓展市场已经覆盖华北、华中、华南等全国各区。其中,中百、步步高与人人乐均与腾讯之间达成合作。
尤其是步步高,今年3月宣布与京东到家达成深度合作,步步高在长沙、南宁、成都、重庆等城市的200多家门店将入驻京东到家。4月步步高与腾讯共同打造的智慧零售技术门店上线,其中一项技术便是通过微信小程序,即可完成“扫码购”。这一服务恰恰是多点所打造的自由购模式。
在理念相似、业务重合的背景下,加上张文中在其中的推动,腾讯与多点合作也是早晚之间。毕竟对于腾讯来说,新零售去中心化也就意味着大家求同存异,因为业务重合而造成竞争,也是它不愿意看到的。
腾讯X多点,互为赢家
此次合作,无论是腾讯还是多点,都是其中的赢家。
据了解,腾讯与多点的战略合作,涉及微信支付、小程序,云计算、数字化AI等诸多方面。刘桂海称,多点Dmall赋能对象以区域零售巨头为主,但很多区域零售巨头虽然有提升数字化能力的需求,可落后的数字化基础却使其不具备连接新技术的能力。在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后,多点可借助微信小程序,为这些商家更好的赋能。
与此同时,多点也将扩展更多的业务线。在传统商超之外,多点也将目光移向便利店甚至更多的业态。刘桂海强调,相比于“业态”,多点目前更强调品类,只要经营生鲜果蔬、日用百货类商品,不管什么业态,多点都可以去服务,因为这些业务逻辑相似。
而对于腾讯来说,牵手多点,也是获益匪浅。
上文提到,多点覆盖范围市场已经覆盖华北、华中、华南等区域,而在与主要覆盖西北城市的新百超市、主攻湖北地区的中百超市进一步合作后,以及业态由大型商超向外蔓延后,多点覆盖、影响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
腾讯对多点的赋能,显然会随着多点在业务上的扩张,而渗透到更多商家与行业。无论是支付、小程序、还是对人工智能落地的检验,也都将获得更多的场景。
除此之外,张文中日前在亚布力夏季高峰论坛表示,多点APP的消费者已经突破了5000万,月活也突破了800万。尽管多点并未将自己当做流量平台,但显然与腾讯合作后,多点小程序将会获得来自其APP的流量。反之,微信的月活也将为多点引流,实现共赢。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多点,也存在不同的声音。自媒体《灵兽》曾指出,多点Dmall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是在冲动一把之后慢慢地逝去,一是被腾讯或阿里收购。当然对于多点Dmall这样不尴不尬的平台,站不站队,最终的下场都是一样。要么自己死,要么被干掉。
多点站队,或对支付格局造成影响
8月15日,腾讯公布截至2018年6月30日未经审核的第二季度及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账户达10.4亿,微信支付月活用户已超过8亿。
当微信支付乘着多点之风,渗透率也将有所提高,或许会对阿里巴巴造成影响。毕竟对于新零售行业来说,随着大型商超的AT化,行业竞争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即支付方式上。
而在大型商超中,步步高仅有少量门店试验性接入支付宝,但因为多点依旧支持支付宝,只要步步高与多点存在合作,那么用户在步步高支付时就存在使用支付宝的可能。
当多点与腾讯战略合作后,支付宝或将面临着失去步步高与多点两个大型场景的可能,也将促使它开辟更多的支付场景,来与微信支付分庭抗礼。
而据笔者了解,支付宝已经有所动作。今年5月,支付宝在成都发起“天下码商成长计划”,即赋能每一个路边小摊小贩,为他们提供移动支付、贷款、理财、保险、信用、赊账进货等服务,从而提高支付宝渗透率。
当然,从目前来看,同样归属于腾讯系的美团、每日优鲜,依旧能够使用支付宝进行支付,多点也存在保留支付宝支付通道的可能性。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写在最后:
有望成为新零售第三极的多点,自身实力已是显而易见。在腾讯与其他巨头的支持下,无疑会更加具有想象力。多点能够为商超带来怎样的赋能,又将为腾讯带来怎样的惊喜,笔者也将持续关注。
人-机器人的渐进式交互研究
2018-09-05
|古代的各类机器人
从古至今,机器人一直承载着人类巨大的梦想。随着各类传感器、语音交互、机器识别、SLAM等技术的蓬勃发展,机器人开始从科幻作品中走出,走进人们的生活。
8月16日,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8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98.2亿美元,2013至2018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5.1%。机器人市场持续升温,机器人的时代正在来临。
|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
|各种各样的机器人
7月5日,在百度开发者大会首次举办的百度AI设计论坛上,百度人工智能交互设计院作为行业首家发布了机器人的自然情感人机交互模型NIRO后,目前又以“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对人-机器人的交互体验进行了系列研究。本次我们将撷取“在公共场合,人与服务机器人的自然交互”这个主题向业界分享我们的研究和思考。
导读
01 人-机器人交互的目标:自然,贴近人的认知习惯
02 人-机器人交互的研究方法:自然观察、参与式设计和实验法
03 人-机器人交互的设计建议:渐进式交互
01 前言
在公共场合,人们与机器(如ATM机)交互时,更倾向于将机器视为工具,有交互需求,但无交流期待。而当面对机器人,尤其是人形机器人时,人们更倾向于将其视为类人体,有交流的期待,更渴望自然的互动。
目前人-机器人交互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对话阶段”,如语音识别、语义理解、需求满足等等,而对“对话前阶段”涉猎很少。对话前阶段同样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人对机器人的“第一印象”,更是对话能否顺利开启的前提与基础。
那么,在人由远到近走向机器人的过程中,机器人:
?? 是否需要与人交互?被动等待还是主动出击,抑或做些什么吸引用户的注意?
?? 如何与人交互?微笑还是眨眼,挥手还是打声招呼,抑或使用各类传感器和AI能力寻找合适的交互时机?
这些问题是我们本次将重点展开探讨的内容。
02人-机器人交互的目标:自然,贴近人的认知习惯
比尔盖茨曾说“人类自然形成的与自然界沟通的认知习惯和形式必定是人机交互的发展方向”,我们终将以自然的方式与机器人交流。
研究之初,我们梳理了心理学、社会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服务行业的实践成果。基于此,我们对公共场合中,人与服务人员的互动方式进行了溯源,并提炼了人际互动的基本规则。
在了解规则之前,大家不妨回忆下自己在公共场合和各类服务人员的交往经验,哪些让你感觉不错,哪些让你觉得不爽甚至恼怒?我们调研发现,大家感受不好的服务体验主要有两类:
?? 类型1:热情过度,服务过度
一直盯着/亦步亦趋地跟着/时不时的各种介绍/……
?? 类型2:冷冰冰,爱搭不理
基本不看我/冷冷地扫我一眼/对我的问题爱搭不理/……
而大家普遍感受较好的服务体验也表现出了共性:主动、热情,有分寸。
刚看到我会点头微笑/主动打招呼/有需要主动上前/无需要不会打扰/……
如何让人们感受到主动、热情,又在心理上营造恰如其分的分寸感呢?作为公共场合的服务人员至少需要遵循以下2大规则:
■维持恰当的空间距离很重要
心理学家发现,每个人都有保护个人空间的本能,在公共场合这种本能尤其强烈。一旦个人空间受到侵犯,人就会感到不舒服、甚至愤怒起来。
爱德华·霍尔在其经典著作《无声的语言》(1959年)一书中,将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空间距离划分为四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每种距离又有“近端”和“远端”之分。
亲密距离是人际交往的最小间隔,通常只限家中等个人情境,只限情感上联系高度密切的人之间使用。尤其是近端,通常只允许情侣或孩子进入。
个人距离是朋友间沟通的恰当距离。通常陌生人进入近端会构成侵犯;而远端,熟人和陌生人都可以进入。不过熟人更靠近远端近点(75cm)一侧,而陌生人则更建议靠近远端远点(1.2m)一侧。
社交距离又称礼貌距离,体现出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正式关系。通常的社交活动一般都保持在社交距离的近端;远端适用于更正式的场景,如面试、谈判。
公众距离是公开演讲中演讲者与听众保持的距离,并不适合人际沟通。在7.5m以外,几乎是容纳任何人的空间。人们在这个空间内,完全可以对其他人视而不见。
■礼仪很重要,表情动作是精髓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在所有行业中,服务业对礼仪的重视程度尤其高。服务人员遵循的礼仪分为:仪容仪态、表情动作、语言、常见礼节四大模块。
在这些服务礼仪中,表情动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笑是社交中最受欢迎、最具吸引力、最有价值的表情,真诚、温暖、自然的微笑能有效的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眼神是最生动、最善于传情达意的表情,眼神注视接触时长不同、停留部位不同、眼神变化均会带来不同的感受。
常见礼节则明确了在不同场景下(如见面、打招呼、介绍),表现尊重的惯用形式和具体要求,非常具有可操作性。
服务业有许多基于交往距离和礼仪来定义交互方式的成功案例,比如:
?? 沃尔玛的“三米微笑原则”:每当你在3米内遇到一位顾客时,要微笑,要看着他的眼睛与他打招呼,同时询问你能为他做些什么。
?? 万豪国际酒店的“15/5规则”:与客人相距15步时,主动向客人微笑并进行注目礼;与客人相距5步时,尽可能停下来,靠边站,点头及主动问好。
那么,人际交往中的距离和礼仪规则是否适合人-机器人交互?如何将这些规则提取转化,形成适合机器人表达的方式?这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做了研究和验证。
03人-机器人交互的研究方法:自然观察、参与式设计和实验法
为了探索在公众场合,用户走向机器人的过程中对机器人的真实期待,我们使用了自然观察、参与式设计、深度访谈和实验法来开展研究。
本次研究中,以小度机器人为研究载体。小度机器人依托百度的人工智能,集成了自然语言处理、对话系统、语音视觉等技术,能够流畅的与用户进行信息、服务、情感等多方面的交流。并且,小度机器人作为百度的“正式员工”,在百度公司的大厅担任迎宾的重要角色。
|百度科技园K2大厅的小度机器人
首先,我们在真实的公共场合(百度科技园K2),观察在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不同用户走向小度机器人时,他们与小度互动行为和方式,并对这些行为进行提取、编码和分析。
随后,我们邀请若干用户进行了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设计。在引导用户走向小度机器人的过程中,要求他们自我报告对小度的需求和期待,共同探讨小度更为理想的表达方式。
最后,我们综合用户的需求和期待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各类规则,将其转化成小度的“行为语言”,并且进行了实验验证。我们设置了各种实验场景,用户在走向小度机器人的过程中,会体验到不同的人机交互方式。
实验过程中,我们追踪了用户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言语行为等。实验结束后,要求用户对各类交互方式进行评估,包括情绪体验、认知评价、主观满意度等等。最终获得了本次研究的结果。
|实验场景
04人-机器人交互的设计建议:渐进式交互
我们发现,在与小度机器人的互动中,用户更期待小度主动释放交互信号,并且这种交互信号的释放是一个渐进的、不断增强的过程,我们将此过程称之为“渐进式交互”。
特别说明的是,这种“渐进”并不仅仅是物理距离上由远及近的变化,而是用户“心理场”的渐进变化。用户“心理场”的变化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按其在“心理世界”出现的先后顺序将其命名为远场、中场和近场。
远场阶段:机器人需要吸引到用户的注意力,让用户清晰地意识到“Ta看到我啦”。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无法吸引到用户的注意力,接下来的人-机交流将变得突兀甚至无法进行。
中场阶段:机器人需要进一步“发起互动需求”,让用户明确意识到“Ta眼中只有我”,Ta有进一步和我互动的需求。这也会促使用户下意识的进一步走向机器人。
近场阶段:如果机器人 “开启对话”,则会让用户深刻感受机器人的主动和友好,“Ta来撩我啦”,人和机器人之间的对话自然而然的开展起来。
■心理场在物理世界的表征:距离上的渐进
同时,我们发现,用户的心理场在物理世界的表征也体现了距离上的渐进。其中,远场对应的距离约为2.7-4.2米,这个距离内,用户希望小度机器人传递吸引注意力的信号。
中场对应的距离约为1.2-2.7米,这个距离内,小度机器人最好让用户意识到小度想和他/她进行进一步互动。
而近场对应的距离则在1.2米左右,这个时候用户已到达和小度开启对话的恰当距离。
人和机器人交互的距离要求和人际交往距离略有不同,远场距离(2.7m-4.2m)超过了社交距离的远端(3.6m),落在了公众距离的近端。之所以如此,推测与小度机器人本身的特点有关,比如小度身宽1.1m,较之一般人要宽大很多。
■心理场在物理世界的表征:期待的交互形式体现了对礼仪的诉求
在不同的心理场,用户期待小度机器人做出的交互形式也有所不同。而这些交互形式带有明显的礼仪要求。
在远场,用户更期望小度使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吸引注意力。比如微笑、友好的眼神的对接;挥手、歪头、点头等等。
在中场,用户期待小度可以以多种形式组合发出互动信号,让用户明确意识到小度的互动对象是自己。比如,使用语言打招呼(如早上好、您好);微笑、挥手等表情和动作期待继续保留。
而在近场,语言的作用更为突显。这个时候,用户期待小度先“开启对话”,如介绍自己,询问是否需要帮助等。此时用户期待小度有更热情的微笑和肢体动作(比如握手、拥抱等)。
对于不同的交互方案,我们进行了实验验证,包括但不限如下问题:
?? 不同距离下使用何种表情更佳,表情设计时需要遵循的普适性原则;
?? 语言在哪个心理场出现更佳,语音通道对用户体验的影响;
?? 各类传感器和AI能力的应用(如人脸识别)能否带来用户体验的增益;
以上问题的研究成果和交互建议,百度人工智能交互设计院将在未来的文章中或者适当的场合中予以更多的分享和披露。
05小结
本次研究,我们聚焦公共场合,以小度机器人为载体,探索了人-机器人对话前的自然交互模态,并提出了一种新的交互理念——渐进式交互。我们认为,这种交互理念的核心是对用户心理场的解读,以及心理场在物理世界的各类表征的探索。
人-机器人交互研究的内涵深厚,外延也在不断扩展中。本次研究主要聚焦在公共场合,小度机器人本身的外形和产品也会对用户产生一定影响。后续我们将进行更多扩展研究,如探索家庭场景下的人机交互、不同形态机器人对用户体验的影响,等等。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世界机器人大会论坛上,意大利比萨圣安娜大学教授Paolo Dario表示,“下一个时代不再是互联网,而是机器人”,未来机器人领域将会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我们也将在人-机器人交互这个领域持续探索,用心去雕琢人机交互中的每个细节。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电商法落地 市场野蛮竞争将刹车
2018-09-05
经过各方利益的反复拉锯,电子商务法一锤定音,电商野蛮生长时代终将结束。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表决通过了《电子商务法(草案)》(以下简称“电子商务法”)。随着法案落地,保障电子商务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电子商务行为有了一部专门法,这也是我国电商领域的首部综合性法律。
据了解,电子商务法共有7章89条,主要就是对电子商务经营者、电子商务合同的订立与履行、电子商务争议解决与电子商务促进和法律责任5部分做了详细的规定。
电子商务法出台过程中,其中细节不断被调整。新法强调,对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电商平台经营者对平台内经营者的资质资格未尽到审核义务,或者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电商平台经营者对平台内经营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或者对平台内经营者未尽到资质资格审核义务,或者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值得注意的是,从一审到最终通过,电子商务法案始终在强化电商平台责任和消费者保护力度。举例来讲,在假货泛滥方面,平台经营者的知识产权保护责任不断被强化。草案一审稿规定,平台明知平台内商家侵犯知识产权的,应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终止交易和服务等必要措施。二审稿开始,将“明知”改成“知道或应当知道”。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指出,这些年的实践证明,在电子商务有关三方主体中,最弱势的是消费者,其次是电商经营者,最强势的是平台经营者,所以电子商务法在均衡地保障电子商务这三方主体的合法权益,适当加重了电子商务经营者,特别是第三方平台的责任义务,适当地加强对电子商务消费者的保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