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夜间停服后利好了谁?有出租司机一晚多赚200元

2018-09-12

 上周六“滴滴”暂停全部网约车夜间服务 本报记者采访其他平台司机

1469151776755.jpg

  滴滴夜间停服后利好了谁

  自上周六起,滴滴暂停全部网约车的夜间服务,从深夜11点至凌晨5点,乘客无法使用滴滴平台叫车。不过,夜间出行的需求量不算小,滴滴的这种政策利好了谁呢?其他专车平台的司机是否“渔翁得利”?

  出租车司机:好拉单

  “现在晚上特别好拉,一晚上能多赚200元吧!”一名出租车司机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在滴滴停止深夜服务后,从晚上11点到凌晨2点自己收车,每天可以多进账200元左右的流水。

  另一名出租车司机表示,自己会在临近晚11点时“挑活儿”,选择距离比较远的“大单”,因为过了晚11点就要接受扬招的随机性,不能自己选择了。他同时也表示,晚11点临近时叫车的人特别多,“加个10块20块的人都有。”

  在采访中,多位出租车司机认为滴滴平台深夜停运对自己是“利好”,一方面乘客没有了快车等选择,打出租车的人多了起来;另一方面仍有嘀嗒、首汽、飞嘀等平台运行,可以呼叫出租车,如果想要挑大活儿,并非完全依赖滴滴一家平台。

  神州司机:订单量增多但不明显

  一名神州自有司机表示,在滴滴平台停运后,晚上的订单增多了。“之前一个晚上能拉3个左右,现在差不多翻一倍吧。但其实算下来赚的钱并没有增加太多,因为跑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提成不多。”他表示,自己一般从下午2点跑到凌晨1点左右,最近滴滴停止深夜服务后,每天晚上的单子相对增多,“之前有时候会等个把小时才拉一单,现在不会有那么久的等待时间。不过我们一单的提成差不多就是两成左右,我个人拿到手的就没多少了。”

  另一位神州加盟司机表示,神州与自己是纯粹的平台分成关系,“我们每单自己拿65%,平台提35%,我8日晚上出来跑了一天,也就多挣了百十块钱吧。”他还表示,神州专车的机制是司机在接单并到达乘客上车地点后才能看到乘客的目的地,而在夜间,一些目的地为远郊的订单他是不愿意跑的。

  首汽司机:出车时间是个人习惯 不会轻易改

  首汽于9月8日开启“夜间保障大行动”,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进行保障。一位首汽司机向北青报记者表示,首汽号召司机师傅在8日至15日也就是滴滴夜间停运的阶段出车,以保障乘客的顺利安全出行,为此,公司特地对出车的师傅进行奖励。

  不过他也表示,奖励金额不是很高,“大约是会给予双倍积分,一单奖励5元左右,3单奖励20元左右。”他认为,保障行动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道德层面的激励,“对于司机来说,如果多跑,我就要贴油、熬夜,所以晚上出车根本多赚不了多少钱。”

  另一位首汽约车的司机表示,由于首汽约车的车辆属于公司,司机为自有,他们大多拿着数千元的底薪,只有在超额完成时间和金额工作量的时候才会拿到额外的提成,加上目前公司只补贴部分油费,超出部分要自付,因此,很多司机师傅的积极性并不高,“我一般都选择早上出车,因为这样基本能跑早晚两个高峰,差不多有5个小时,收入相对高一些。公司进行了调价,把高峰时段价格调高、平峰时段价格调低,这样平峰时段的价格与普通出租车都相差无几。”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北青报记者查询到,目前每天早7点至10点,晚5点至7点是首汽约车的高峰时段,里程费3.8元/公里,高于平峰时段的2.3元/公里,时长费1.0元/分钟,也远高于平峰时段的0.2元/分钟。不过,在晚9点至凌晨6点,也有“夜间附加费”一项,加收1.5元/公里和0.8元/分钟,收费与高峰时段相同。一位司机表示,出车时间其实是个人习惯问题,“不会因为滴滴停运几天就改变个人的习惯和作息。”

AI机器人被赋予新技能 没见过的东西立刻就能上手操纵

2018-09-11

在一些领域,人工智能(AI)的影响比机器人技术更具有变革意义。比如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创业公司OpenAI开发了一种人工智能模型,该模型可以指导机械手以最先进的精确度操纵物体,而软银机器人公司最近利用情感分析公司Affectiva的技术,向旗下的Pepper机器人注入了类似于“情商”的效果。

而该领域最新的进展来自于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的研究人员,他们今天在一篇名为《密集的对象网络:学习密集的视觉对象》的论文中展示了最新的成果。

根据论文来看,这项研究描述了应用到机器人操作的详细的计算机视觉系统,被称为DON(Dense Object Nets),它允许机器人通过视觉检查、理解和操作他们从未见过的物体。

微信图片_20180911102256.jpg

该团队计划在10月瑞士Zrich举办的机器人学习会议上展示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博士生卢卡斯·曼纽利(Lucas Manuelli)在麻省理工学院CSAIL网站上发表的一篇博客文章中说:“许多操作方法无法识别陌生物体可能遇到许多方向上的特定部分难题。例如,现有的算法无法用自己的机械手来抓取一个陌生的水杯,特别是如果这个杯子可以在多个方向呈现不同的效果,比如直立,或者在它的一侧。”

DON不是一个单纯的控制系统。相反,它是一种具有自我监督功能的深层神经网络,一种可以模仿大脑神经元功能的分层算法,通过训练以精确细节手臂操作坐标指导系统,并且会生成对物体的描述过程。在经过训练之后,它能够自主地挑选出最适合的参考框架,尤其是当呈现一个新的物体时,会将其映射到一起,在三维空间中形成可视化它们的形状。

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这种对象描述符平均只需要20分钟就可以完成学习,而且它们是与当前任务无关。也就是说,它们适用于刚性对象(如帽子)和非刚性对象(毛绒玩具)。在一轮培训中,系统在只能看到在6种不同类型的情况下,学习目标算法。

此外,尽管在对象颜色、纹理和形状上存在差异,但描述特征基本保持一致,这使得DON在使用RGB或深度数据的模型上获得了优势。因为后者没有一致的对象表示,并且能有效地寻找“可理解的”特性,所以它们无法在具有轻微变形的对象上找到准确的点。

微信图片_20180911102306.jpg

“在工厂里,机器人通常需要复杂的部件来更可靠的工作,”曼纽利说。“但是像这样的系统想要理解物体的朝向,只需拍一张照片,就能相应地掌握和调整物体,还是首次。”

在测试中,团队在参考图像中选择了一个像区域,以便系统自动识别。然后,他们用一个Kuka机器人的机械手臂来抓取目标(一个毛毛虫玩具),一个特定区域里的物品(不同种类的运动鞋),以及一些杂乱的物品(不同类型的鞋子)。

在一次演示中,机械手臂从一堆类似的帽子目标里识别出一顶帽子,尽管他们从未见过训练数据中的帽子。在另一项研究中,它从一系列的复杂目标中捕捉到了毛毛虫玩具,这表明它可以在对称的物体上分辨出左和右。

研究人员表示:“我们观察到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来说,我们可以在不同观点和配置中获得一致的密集描述特征。各种各样的物品包括适度变形的物品,比如柔软的毛绒玩具、鞋子、杯子和帽子等,还可以包括非常低质感的目标。许多这样的物体都是在实验室里被成功抓取(包括各种不同的鞋子和帽子),我们对各种各样的物体识别效率印象深刻,这些物体可以通过相同的网络结构和训练来更可靠的学习。”

该团队认为DON系统可能在工业环境中起到更大的作用,比如对象分类仓库机器人等。但团队希望能够开发一个更高效的版本,可以对相应的对象进行“更深入的理解”来执行任务。

研究人员表示:“我们认为,DON是一种新颖的物体表现形式,可以使许多新的机器人操作方法成为可能。我们感兴趣的是探索解决操纵问题的新方法,利用DON的视觉信息,学习描述特征提供的准确性,以及这些特征如何能使其他类型的机器人学习受益,例如学习如何掌握、操作和放置一组感兴趣但陌生的对象。”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BTC、ETH、EOS等努力打拼 可能只是为互联网巨头做嫁衣

2018-09-11

从长远来看,区块链去中心化的设计理念无疑会逐步实现,然而,现阶段比特币、以太坊、EOS以及众多区块链项目出现的问题,反而为互联网巨头提供了前车之鉴。

微信图片_20180911101900.jpg

经历过半年多的熊市,在加密资产市场绝大多数表现疲软。在这一大背景下,一方面是在财富效应的激励下,仍有不少人正在踏进区块链创业这个圈子;另一方面,古典互联网同样在用区块链技术完善自身的业务。

究竟区块链角逐的核心是什么?接下来区块链将呈何走向?谁又将成为最后的赢家?下面的内容主要就这些方面进行探讨和论述。

区块链更在意什么?

最近比特币两根绿线,让多少人的希望暴雷?ETH同样一次次刷新公众的认知,EOS同样也表现得差强人意,可是,中本聪不现身,V神居然还有闲心去谷歌拿“实习生”的工资,BM也在为WASM解释器发声。

BTC、ETH、EOS等努力打拼 可能只是为BAT等互联网巨头做嫁衣。

从种种迹象可以看出,这些老牌区块链项目,和刚问世的项目相比,对于价格的在乎程度要低很多。它们可以不考虑自身token价格的上涨或下跌,可以不用顾忌众多以它们为对标项目的竞争者。但是,对于底层技术完善、社区建设等方面的努力,却从来没有放松过。

从中本聪开发出比特币的初衷谈起,其以比特币作为token激励的载体,目的就是建立一个能够获得全球用户支持的庞大社区;曾经V神跑到中国国内与矿主进行协调,致使ETH获得众多矿主的支持,同样是为了自身社区的完善;就更不用说EOS设计全球范围内的超级节点,目的无外乎创设拥有庞大团队支持的社区……

尽管社区的构成包括技术、运营、推广、投资者等不同角色,同时各种角色会相互转化,但是,如果没有大基数的用户支持,何谈项目的发展、落地?!就像比特币如果没有用户进行交易,也就谈不上中本聪的最初设想。

另一方面,技术绝对是最底层也是最基础的支撑,不论是分布式存储,还是智能合约,亦或是未来区块链+万物的链接,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年初的百万年薪聘请技术大拿,从中可见一斑。

当下区块链

在上半年,各种打着区块链的幌子行骗的事件在媒体中不断爆出,在教育广大韭菜的同时,让监管力度在逐步加大,也加快了熊市的来到。在这种状况下,区块链也产生了“分叉”。

有币区块链在暗度陈仓。1CO在遭到禁止之后,融资模式正在发生改变,曾经有过IDO的提法,即将token空投给个人用户,同时将以token的形式,向机构进行募资。从眼前的情况来看,明显没有被广泛推广和采纳。

与此同时,区块链领域的专家学者,在提出“币改”、“链改”、“票改”等新的概念,然而有业内人士对此却不看好,认为“币改和链改是中国人最擅长玩的概念和套路”。具体产生怎样的效能,到目前还没有显现,还有待时间考验。

另外,有媒体已经爆出,目前项目融资已经相当困难,不论是后来进场的古典资本,还是曾经风光十足的token资本,受熊市影响,投资行为已经非常谨慎。不过,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团队在潜心做事。

和有币区块链相比,无币区块链则相对要活跃很多。各地政府主导的区块链项目,正在政策激励下进行的如火如荼。

与政府保持步调一致,众多的企业开始在合规的范围内加速区块链的布局和建设。BAT、华为、京东、小米等互联网巨头,在版权、溯源、金融、硬件、底层技术等方面已经开始布局。下图为《星球日报》整理的国内科技公司布局时间表。

微信图片_20180911101908.jpg

从以上对比可以清晰看出,有币区块链和无币区块链现在可谓冰火两重天。

那么,究竟谁将最后取胜?

区块链这一概念从民间而来,并且在利益驱动下,开始全球泛滥,如今熊市之下,呈回归态势。如今在国家队以及互联网巨头的带动下,呈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态势,有点“为互联网巨头做嫁衣”的嘲讽意味。那么,两者竞逐究竟谁能笑到最后呢?

对于这一命题,有业内人士认为,老牌项目诸如以太坊、EOS这样的知名度较高的区块链还是在实验阶段,想要做到上亿的用户,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而新进的项目,尽管在高声呼喊着改变世界和All in的姿态,可是其未来仍停留在设想和远景规划,至今仍未有成熟落地的案例。

反观互联网巨头,蚂蚁金服在6月份宣布上线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钱包跨境汇款服务,并且现场完成了第一笔汇款;腾讯区块链电子发票落地深圳,5月份其TUSI物联网联合实验室发布了身份区块链产品,为同一用户不同场景的身份提供交叉认证服务;其他还有百度推出区块链开放平台 BaaS,主要帮助企业联盟构建属于自己的区块链网络平台;华为云发布区块链服务BCS(Blockchain Service)……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在国内互联网巨头区块链纷纷开花落果的同时,国外的IBM、亚马逊、苹果、微软等巨头,同样也在加速区块链应用的落地。

与单纯的区块链项目相比,互联网巨头在资源、用户、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相对要强很多,所以,能够迅速地实现项目的落地。从长远来看,区块链去中心化的设计理念无疑会逐步实现,然而,现阶段比特币、以太坊、EOS以及众多区块链项目出现的问题,反而为互联网巨头提供了前车之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恐怕只能成为他人的嫁衣。

当心!别让手机APP“偷”走你的隐私

2018-09-11

“安装一个阅读APP涉及17项隐私权限,乍一看心里犯嘀咕。”手机用户兰女士告诉记者。据了解,这些权限涉及读取通讯录、位置信息、录像等敏感信息,其中至少15项隐私权限与该手机软件(以下简称“APP”)主营业务无关。

veer-134520450.jpg

兰女士的担忧折射出社会的普遍焦虑。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期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显示,个人信息泄露总体情况比较严重,超八成受访者曾遭遇个人隐私泄露问题。

为什么大量APP应用要求开启一定的权限?商家如何利用这些让渡的隐私权限?用户该如何审慎选择开放权限?在保护个人隐私与促进大数据开发方面还有哪些路要走?

1. 拒绝服务还是开放权限

记者翻看了某手机系统上30个涉及衣、食、住、行四个类别的手机软件。其中,要求开通权限项目最多的达19项,读取地理位置、通讯录、录像、录音权限几乎被所有软件要求开通,每种软件根据其功能特点,又设置不同权限请求。

据了解,前几年该手机系统权限管理相对薄弱,所有权限均在安装时提示是否授权,如果拒绝则无法安装。系统缺乏约束的开放性在吸引众多APP入驻的同时,也让用户毫无选择地让渡权利,隐私泄露风险随之而来。但是2015年手机系统升级之后,用户拥有了把握权限的自主权,一道保护个人隐私的“闸门”构建起来。

尽管如此,权限被无条件让渡情况仍然严重。

“某些软件开出‘霸王条款’式隐私协议,注册或使用时只有‘允许’‘禁止’两个选项,如果禁止则无法安装或使用。”手机用户段小秋说。除此之外,从不可靠的手机商城下载软件,手机病毒或侵害性代码植入后“寄生式”获取信息;用户隐私意识差,“不走心”地全盘接受权限要求,成为信息被泄露的重要途径。

从应用来看,开启权限的本意是为了发挥APP具体功能,为用户提供服务。比如社交平台中读取通信录便于好友邀请,录音为了提高互动效率或制作音频产品,获取地理位置为了帮助用户导航到准确的目标场所。但是,在记者查看的30个APP中,很多权限与主营业务关系不大甚至没有关系,这些越界的权限要求显然超出了主营业务的服务范围。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博说:“从理论上讲,即使同意了隐私协议,通过手机桌面上设置图标关闭越界权限,或是退出APP服务系统,相关数据都无法被获取。即使拒绝开放一些权限,APP也能正常运行,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该项服务而已。”

在设置中选择了关闭,真的意味着用户信息不再被获取吗?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训逊告诉记者:“这需要技术手段,通过对APP分析、在线检测和后台检查等方式了解商家获取了哪些信息,再与用户在终端上所确认的情况进行对比,以此判断是否在用户同意的范围内获取信息。如果在用户不知情或未授权的情况下获取个人信息,就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有关规定,构成违法侵权。”陈训逊认为如果在注册时同意了隐私条款的规定,后期也并未在设置中关闭相关权限,此时软件收集到的信息是合法的。不过这里的“合法”是指用途合法而不是随意使用或售卖,是否在协议规定的范围内使用数据还需技术性核查。

2. 被读取的个人信息去哪儿了

据了解,一些越界权限所获取的信息可能暂时无法发挥功效,但商家可以为扩展APP功能做储备,或者用于商业价值的深度开发。

实际上,每项权限的背后都隐藏着一座冰山,表面上呈现给用户的功能说明只是冰山一角。腾讯研究院研究员周春慧说:“如同拼图一样,通过权限开通获取的碎片化信息被拼接为完整的用户形象,用于商业开发。”以读取地理位置的权限为例,平台会把相关数据收纳到类似档案馆的服务器中,进行算法分析。比如,商家通过地理位置权限获知,某人在工作时间经常活跃在某CBD,晚上则停留在某高档小区,由此可大致推算其工作地点、居住地区,进而估测其经济收入。平台再把这些信息出售给奢侈品店、保险公司等用于精准营销。

国内如此,国外亦然。

国外某著名科技公司曾提出“不作恶”的价值底线,但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其内部依旧成立了隐私机构,雇佣顾问,以应对每一轮由于技术扩张和数据获取带来的侵权诉讼。在大数据时代,一些伴随着诉讼成长的国外科技公司,已经将败诉赔偿纳入到专门的经营预算中去,在与法律和公序的冲撞中,寻求妥协方案。

可见,商家作恶不仅仅是“生存土壤”的问题,更应该从公民意识、技术、制度和立法上查漏补缺。

3. 避“数”之短,扬“数”之长

如果把手机软件比作商场里无数个“商贩”,那么手机系统就如同物业“管理员”。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大数据专委会秘书长、大数据专家端木凌认为,用户要提高隐私保护意识,用好“管理员”的功能。一是从安全可靠的软件分发商、分发平台下载正版软件;二是充分利用手机桌面上设置图标中关于权限管理的功能,慎重开放与APP核心功能缺乏关联的权限,如面临“霸王条款”则可寻求替代软件;三是使用后尽量关闭手机软件,防止后台继续记录个人信息。

ph1015-p02489.jpg

陈训逊提出了几点建议:技术上,通过变换显示号码,对手机号、身份证号等数据进行“脱敏”;机制上,针对不同种类软件的功能,制定出相应隐私权限的标准;引入第三方机构,对APP进行技术评估、检测,形成系统性、规范性、针对性的监督、考核、惩戒制度;完善国家级网络信用体制,将滥用个人信息的机构纳入失信黑名单中。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中认为要尽快建立数据保护法律体系,规范企业对个人信息采集权限,细化个人信息收集要求,明确企业平台责任,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用法律制度为个人隐私保护和大数据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深入实施,大数据发展的无限潜力和内生动力喷薄而出。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显示,中国大数据市场交易旺盛,2017年市场规模达358亿元,是2012年的10倍之多。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说:“大数据资源是种财富,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主动权,只有促进数据加工、共享,才能实现数据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端木凌认为,在明确统一的数据标准前提下,应建立跨部门协同治理工作机制,使大数据流动、联动、互动起来,真正实现扬其长、避其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