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黎曼定理会与我们的钱包有关系

2018-09-30

近几天,黎曼猜想证明的几页论文,成为了网上的各方热议的事件,虽然笔者还没读懂阿蒂亚爵士的证明,不过这一点也不影响黎曼猜想及其证明的重要性。

微信图片_20180930104903.jpg

目前金融的安全体系主要由对称密钥与非对称密钥两种算法组合而成,其中对称算法比较好理解,开锁和关锁使用同一把钥匙。咱们在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交易密码都是使用这种算法进行加解密的。

在传统金融时代,客户在在银行的网点设置密码,在 ATM 和 POS 上刷卡输入并验证密码的场景下对称密钥体系已经可以应对了,所以之前金融行业应用非对称加密算法是不多的,但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种的格局。由于BAT等科技巨头,基本都是没有任何物理网点的,所有业务全部都在网上办理,此类场景应用中的最大痛点就是对称加密算法没有将密钥安全的传播到互联网上去。

下面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称密钥算法体系,假如我穿越回古代开了一间镖局,向客户提供了一个可存放重要物品的保险箱和一把钥匙。只要提供正确的钥匙,客户可以在我任何一家分号要求镖局把保险箱里的物品取出来交给他。那么我这时镖局会在分号开张之前就提前在分号放好一个钥匙盒,并将用于给钥匙盒上锁的钥匙分成两段,交给我在当地分号两个信得过的雇员。当客户把钥匙交给分号时,我会把客户的钥匙放在这个钥匙盒里,并由掌握上锁钥匙的两个雇员锁好,传递我的总部来。总部也用和分号上锁钥匙完全相同的两把钥匙把钥匙盒解锁,将客户的钥匙取出来,拿到客户的保险箱上确认无误后,就可以把东西取出来交给客户了。

虽然以上表述不够严谨,但是一些基本概念也已经比较清楚了:

镖局给客户的钥匙其实就是客户的密码,也就是客户身份的标识码;

镖局用来给钥匙盒上锁的钥匙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传输密钥,用来加密客户的密码保证客户密码不会在传输过程中被泄漏;

而咱们日常使用ATM的密码键盘和网银上的 UKEY 等硬件安全设备,其实就是指咱们刚刚所提到的钥匙盒。

这种安全体系虽然非常完善,从理论上也能够证明只能使用枚举法,把所有可能的钥匙全部试一遍才有可能破解。不过其最大的痛点是镖局分号里的传输密钥一定要严格保密,一般只能通过线下的保密途径交给镖局的雇员,而不能通过公共网络传输,否则密户的密码就有泄漏的风险。

而非对称密钥体系就是来解决这个痛点的,简单解释目前互联网上最流行的非对称 RSA 算法,就是使用两个大素数的乘积作为上锁的钥匙(即公钥),使用这两个大素数中的一个作为解锁的钥匙(即私钥)。这样的好处就是互联网金融机构大可以把用于上锁的钥匙公布出来,由于目前人们并不掌握素数分布的规律,所以想将两个大素数的乘识因式分解,破解出私钥,其计算量是相当惊人的,基本上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简单讲如果确定了991是个素数,那么离991最近的下一个素数会是多少,目前还没有方法能够确定其分布的概率,所以目前想对大素数乘积做因式分解,几乎要把将小于此数值的奇数逐个进行试值。而一旦人们破解了素数分布的奥秘,那么大素数乘积的因式分解也将不再是难题。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如果把黎曼猜想比做素数天空上最闪亮的星星,那么黎曼猜想的证明就会是我们摘下这颗星星,破解素数奥秘的桥梁,将极大的推动人们对于素数分布的认知高度。一旦黎曼定理的证明为人们指明走出素数迷雾的路径,这会撼动整个非对称密钥体系的根基。而目前绝大多数移动支付的安全算法都是以 RSA 算法为前提的。RSA 算法一旦被破解,那么后果可能是非常惊人的。笔者目前也在和许多从事数据安全方面的同仁一道研究阿蒂亚博士对于黎曼猜想的证明过程,也会将最新的成果及时和大家分享。

比特大陆发布上市招股书,从区块链到AI的转型能否成功?

2018-09-30

比特大陆,一家以区块链和挖矿安身立命的公司,现在正式披露了上市招股书。

连年高歌猛进,94%营收来自矿机销售, 日赚2800多万,研发人员和行政人员的平均月薪,都是7.5万多元……

你说是区块链巨头也好,矿机霸主也罢,或者以芯片新势力来定义,都能概括比特大陆的过去和现在。

然而说到未来,上述就“不合时宜”了。

还是在这份招股书中,这家在区块链浪潮里风生水起的公司,喊了区块链95次,出现AI及人工智能211次,AI芯片则有70次。

毫无疑问,站在历史进程里的比特大陆,正准备通过快速上市和业务转型,变成另一个样子。

在周星驰经典电影《大话西游》里,至尊宝昏迷之时,喊了晶晶姑娘98次,喊了紫霞仙子784次。

微信图片_20180930103845.jpg

如果比特大陆是至尊宝,那么区块链就是白晶晶,而AI就是他的紫霞仙子。

“这个紫霞一定欠你很多钱”,是的,比特大陆创始人此前不久曾放话说,未来五年公司的40%要来自AI。

但现在只有0.0002%。

以上种种,还不是比特大陆的全部秘密。

日入一亿元,但亏损已至?

据招股书披露,比特大陆2018上半年收入28亿美元,约人民币196亿元;净利润7亿美元,约人民币51亿元。

相当于比特大陆上半年,每天收入人民币1亿元,日赚2817万元。

这些收入基本上依赖于矿机销售。矿机销售占总收入的94%,自营挖矿收入占比3.3%,矿池运营收入占1.5%。

这个赚钱能力如何?咱们可以对比一下比特大陆招股书中念念不忘的英伟达。今年二季度,英伟达日入2.3亿元,日赚8200万元。

比特大陆收入是英伟达的47%,净利润是34%。现在,英伟达市值1600多亿美元。当然,这俩公司完全不同,招股书中比特大陆特意对标了英伟达,所以我们把数据放在这里,仅供参考。

还有一个重要的变数。

就是比特大陆持有的加密货币。

微信图片_20180930103857.jpg

截至2018年6月30日,比特大陆持有的加密货币总额约人民币61亿元(8亿美元),这些加密货币来源有三个:1、以加密货币结算的矿机销售 2、自营挖矿 3、矿池运营所产生的挖矿奖励分成。

例如,今年上半年比特大陆自营挖矿收入人民币6亿元(9434万美元)。但是,请注意,比特大陆在招股书里,仅把这些加密货币“按成本入账”,而没有在写财报的时候,按照公允值进行重估,以规避加密货币价值的大幅波动。

目前比特大陆的资产总值31亿美元(约人民币213亿元),其中的主要构成包括:矿机存货8.8亿美元、加密货币8.8亿美元、预付款6.5亿美元、现金3.4亿美元。

另外,比特大陆的业绩似乎出现了重大变数。

毕竟今年加密货币市场跌幅明显,政策监管大幅收紧。比特大陆的上市和业绩,也曾传出生变和走弱的传言。

此前坊间曾传出比特大陆Pre-IPO融资时泄露出来的信息。当时的数据显示,比特大陆2018年一季度的收入18.7亿美元,净利润超11.4亿美元。

按照这一数据估计,比特大陆今年二季度收入不到10亿美元,而净利润应该亏损超4亿美元。

也就是说,快速发展的比特大陆又站在了历史拐点。

AI故事,犹如紫霞仙子

在招股书中,比特大陆给自己的定位可不仅仅是挖矿。

比特大陆说自己是中国第二大、全球第四大无晶圆厂ASIC芯片设计公司,专注于设计用于加密货币挖矿和人工智能的ASIC芯片。

招股书一开篇,比特大陆列举了自己的六大优势。

首先的是全球ASIC芯片行业的领导者,次之是蓬勃发展的区块链生态系统先驱,第三个优势是AI芯片行业的有力竞争者。

微信图片_20180930103903.jpg

虽然AI芯片排在区块链之后,但通过搜索得出,整个招股书中,提到“AI”203次,“人工智能”8次,“AI芯片”70次。而“区块链”不过95次。

而且,在招股书中,素有“矿霸”之称的比特大陆除了财务数据之外,向投资者讲述的是一个关于AI的故事。准确的说,是关于AI芯片的故事。

比特大陆也在招股书中表示,IPO集资所得部分将用于高科技AI芯片及AI应用的研发及扩大生产。

底气从哪来?

比特大陆在招股书中表示,在ASIC芯片设计上的成功经验、强大的研发能力以及与台积电的深入合作,是转型到AI领域的优势。

不少媒体都报道称,比特大陆是次赴港上市,将有望成为今年或明年港股最受瞩目、集资额最大的高科技芯片股IPO。

截止到现在,比特大陆的AI芯片已经推出了两代,分别为2017年第二季度推出的28纳米的BM1680,应用于云端训练及推断;2018年第一季度推出的28纳米的BM1682,应用于云端推断。并计划于2018年第四季度推出12纳米的BM1684,也主要用于云端推断。

微信图片_20180930103907.jpg

比特大陆表示,公司是全球少数几家有能力开发用于云端训练及推断的AI芯片的公司之一,这些公司中还包括谷歌和英伟达等。

但是,种种迹象透露出,比特大陆的AI芯片业务才刚刚起步。

收入情况

招股书中并没有单独列出AI芯片的收入情况以及具体的发展规划,而是花费了大量的篇幅介绍整个市场的行情。

比如,招股书中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称,按收入计,全球云端AI市场从2013年的约2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约2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0.0%。预计全球云端AI芯片市场将进一步快速增长,并于2022年底达到约235亿美元,从2017年至202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62.1%。

根据其业务构成来看,大致可以推断出,AI芯片的收入还不到比特大陆整体收入的0.0002%,也就是说,还不到43.6万美元。

微信图片_20180930103915.jpg

微信图片_20180930103920.jpg

 

虽然很少,但他们自己有很高的期望。今年5月,在接受《彭博商业周刊》的采访中,吴忌寒表示,未来5年内,公司40%的收入可能来自AI部门。

招股书中披露,公司将会把业务范围拓展至其他的AI技术领域,如设备端计算芯片、算法和开发平台,来把握AI行业的庞大增长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彭博社报道称,投资研究公司Bernstein的分析师Mark Li等人认为,比特大陆能否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成功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不过也有确定的东西,比如造就新一波年轻壕壕壕。

创始团队“脱穷而出”

毫无疑问,比特大陆一旦IPO,创始团队成员都将“脱穷而出”。

根据招股书披露,比特大陆创始团队持股情况如下:

比特大陆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联席董事会主席詹克团通过Cosmic Frontier Limited持有公司36%股份,为第一大股东。

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联席董事会主席吴忌寒通过Victory Courage Limited持有公司20.25%股份,为第二大股东。

公司创始方之一赵肇丰及其家族持有6.26%股份。

公司执行董事葛越晟(负责投融资)持有4.18%股份。

公司创始方之一胡一说持有4.18%股份。

此外,宋文宝持股0.72%,员工持股平台占比18.47%,预计对外引入股票投资者股份占比约为9.94%。

那么具体身价如何呢?

如果按照比特大陆今年8月B+轮融资时120亿美元估值计算,两位核心创始人都将跻身百亿富豪榜。

其中,比特大陆联合创始人詹克团持股36%,身价超4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0亿。

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吴忌寒持股20.25%,为第二大股东,身价超2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0亿。

顺便一提,詹克团1979年生,39岁。吴忌寒1986年生,32岁。

研发与行政月薪均7.5万

当然,不管上市不上市,比特大陆的员工待遇也不错。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最新员工情况:

微信图片_20180930103926.jpg

截至2018年6月30日,员工总数2594人。

其中研发840人、占比32.28%。

生产管理701人、占比27.02%。

矿场维护及运营535人、20.62%。

行政235人、占比9.06%。

客服209人、占比8.06%。

销售及市场人数最少,74人、占比2.85%。

薪资待遇也迎来一篮子曝光:

首先是研发:

微信图片_20180930103931.jpg

2018年上半年为计,研发薪资+股权激励总支出5582.8万美元,按840人计,人均半年收入6.646万美元,比特大陆研发人均月收入:1.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7.5万元。

其次是行政管理:

微信图片_20180930103938.jpg

2018年上半年为计,行政管理薪资+股权激励总支出1729.9万美元,按253人计算,人均半年收入6.83万美元,比特大陆行政管理人均月收入:1.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7.5万元。

最后还有销售:

微信图片_20180930103943.jpg

2018年上半年为计,销售薪资340.9万美元,按74人计,人均半年收入4.6万美元,即比特大陆销售人均月收入:0.7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万元。

不过,可能你也发现了,研发和行政管理的高收入,都是涵盖了股权激励的,但这项浮动比例和实际兑现,仍有变数。

所以不含股权激励的薪资情况如何呢?

研发人员,2018年上半年薪资支出20928.9万美元,按840人计,人均半年收入2.5万美元,平均月入0.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75万元。

行政管理人员,2018年上半年薪资支出1199.5万美元,按253人计,人均半年收入4.7万美元,平均月收入0.79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43万元。

这样的薪资水平,区块链圈不知道,但放人工智能领域——已是第一梯队水平了。

董事会和历史融资

最后,比特大陆的董事会构成也有点意思。

微信图片_20180930103947.jpg

除了公司5人高管外,还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搜狗CEO王小川、北极光创投创始合伙人邓锋、去哪儿CFO孙含晖等构成了独董团。

历史融资中的机构股东们,却没进一步出现在董事会中。

招股书披露,比特大陆自创立以来,共计进行了3轮融资。

2017年8月完成A轮,融资额5000万美元;

2018年6月完成B轮,融资额3亿美元;

2018年8月完成B+轮,融资额4.4亿美元。

机构投资方包括创新工场、红杉中国和IDG资本等。

其中,李开复旗下的创新工场是比特大陆首轮机构投资人,目前持股1.13%。

电子结婚证上线了!打开支付宝,刷脸就能领

2018-09-30

每年到了10月1日

朋友圈就有一堆人要晒结婚照

晒结婚证!

1.jpg 

不就是领个结婚证,

谁还没结过婚啊!

啊!?

……确实没有的

办公室的单身小编狗吐槽(┬_┬)

微信图片_20180930103152.gif 

如今

结婚证迎来一个历史性变化!

从一纸婚书到一屏婚书!

3.jpg 

卖个关子

先来看看结婚证300年的演变

4.jpg 

5.jpg 

前面觉得很惊艳

但是看到最后心里微凉

整了半天

电子结婚证

目前仅限江苏省用户

9月28日,江苏省政府正式宣布,在和支付宝合作“江苏政务”小程序2.0版本里,上线了电子结婚证,为全国首创。

在江苏已经登记结婚的夫妻,只要打开支付宝搜索“江苏政务”,在“我的卡包”里刷脸就能领取到和实体证相对应的电子结婚证。

6.jpg 

平常结婚证大多放在家里,不会带在身边。如果有了电子结婚证,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出示,十分方便了。

据了解,目前电子结婚证里已经上线了补领婚姻证预约、婚姻登记信息核验等服务,更多的应用场景还在建设中。未来,电子结婚证将能够用于更多线上线下的场景,比如用于在线办理出生证明、迁移户口、购房贷款等业务。

【网友热评】

7.jpg 

8.jpg 

9.jpg 

10.jpg 

不远的将来

单身小编狗

也是能拥有电子结婚证的人

想想都激动

11.jpg 

就差一个对象了~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腾讯架构大调整:追赶阿里云 狙击头条系

2018-09-30

一场来自腾讯的自我革命,已然来临。

52853b70651041f48fee5c93acfcab20.jpeg

  9月30日清晨,腾讯官宣,启动战略升级:“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

  腾讯公司的组织架构在时隔6年后迎来新一轮的优化调整,在原有七大事业群(BG)的基础上进行重组整合,成立六大事业群:保留原有的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微信事业群(WXG);又突出聚焦融合效应,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

03e3e831c7044f2c9bb71e2ff6283432.jpeg 

  多事之秋,储粮备冬,在移动互联网红利逐渐消失的当下,巨头如腾讯也表露了其恐惧的一面。腾讯,率先打响了互联网下半场战役的第一枪。

  “腾讯需要时刻保持前倾,有足够的危机感和战略前瞻性才能引领进入下一个时代”,刘炽平如是说。于是,腾讯开始了这一场自我革命:整合云服务,整合内容,整合广告。

  而自我革命的背后往往是深刻的困局和冲锋的前兆。

  落后阿里,争夺云战场

  提到腾讯,相信用户可以想到一连串耳熟能详的产品:QQ、微信、王者荣耀……而媒体所发消息中第一句就提到腾讯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却让用户觉得陌生。这却与业界的预测非常吻合,腾讯开始将B端业务当作重中之重的领域来对待。

  据此前全天候科技《谁在杀死腾讯?》的报道称,一位来自腾讯总部人士的消息表示,腾讯的这场变革势在必行,马化腾去年年底就在内部说过,腾讯要设立一个适应To B业务发展的组织架构,只是至今未下发正式文件。

  目前看来,靴子落地。

  新成立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即Cloud and Smart Industries Group),将整合腾讯云、互联网+、智慧零售、教育、医疗、安全和LBS等行业解决方案,推动产业的数字化升级。

  不过腾讯云服务是何时提到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至于要单独成立于一个事业部。也许这得看向另一个巨头阿里。阿里早在2009年就成立了阿里云,近十年来阿里云的发展在中国市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2017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跟踪报告中显示,阿里云以较大优势继续领跑整个市场,营收11.12亿美元,市场份额占到了45.5%,接近一半。在刚刚结束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成立全球交付中心,这也意味着阿里云的国际化征程加速。

  反观腾讯云,则一直紧随阿里其后,虽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二,但是营收只有2.51亿美元,市场份额为10.3%,在此领域与阿里完全不是同一量级的玩家。

  此前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也曾发布报告称,阿里云在中国公共云市场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正在急速成长为IT巨头。而晚起步的腾讯据媒体报道目前在云服务上主要停留在游戏、视频行业,而在此方面云计算是比较简单的。

  2018年8月5日,北京一家初创公司表示,在使用腾讯云服务器8个月后,放在云服务器上包括备份的数据全部丢失,导致公司几年来的平台数据全部丢失。翌日,腾讯云对此回应称,向该公司表达歉意,愿意赔偿该公司在腾讯云产生的实际消费,承诺为该公司提供额外补偿。该事件对腾讯云品牌影响颇大。更早些时候,腾讯云曾1分钱中标厦门市政务外网云服务项目,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

  腾讯云自2013年起对外以独立品牌出现,却一直归属于SNG,SNG是腾讯架构调整前的社交网络事业群,以QQ为中心发展多项社交业务。而在组织架构上,腾讯TEG和WXG等均自建云平台,这导致了腾讯的云业务分散而不能集中火力,本身并无多大卖点。在与阿里的对比上可能还不足以看到腾讯云业务的弱势,而对比世界互联网巨头如亚马逊、谷歌等公司的B端业务相比,则更是相去甚远。

  当巨头们都逐渐转型为IT公司之时,硬件似乎跟不上的腾讯显得尤为单薄。不知道当年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同台论站,马化腾却错误地估计了谈云计算“现在还太早”,是否已种下了一个错误的基因。

  在此前腾讯发布的截至2018年6月30日未经审计的第二季度及中期业绩,值得注意的是,腾讯“其他业务”(支付及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81%至174.96亿元,首次超过了社交网络,排在收入占比的第二位,仅次于网络游戏。腾讯云在金融、电商和交通等领域的发展,让腾讯看到了新的希望。虽然落后,但是看起来腾讯要奋勇直追了。而在历史上,腾讯后发制人的能力已很好地体现在微信支付、腾讯视频等领域。

  火力全开,对阵“头条系”

  腾讯此次架构调整中,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正式成立新组建的内容事业群将包括SNG的QQ、QQ空间、微视;MIG的QQ浏览器;IEG的一系列关于网络文学、动漫与影视等娱乐内容,而OMG业务包括腾讯网、腾讯视频和腾讯新闻等也归属新事业群,至于天天快报和QQ看点这些信息流内容业务同样属于此事业群。

  从内容架构调整来看,或许这对腾讯来说,意味着与“头条系”的对垒要火力全开了。

  微视在今年暂露头角,在本月更是上线微信限时推广,由微信鼎力支持,可以看到腾讯试图在短视频领域与今日头条一搏。此前,微视还一度登顶App Store免费排行榜榜首。在过去几个月中,腾讯员工像回到了当初腾讯微博拉人入驻的年代,邀请诸多达人入驻微视。业界普遍认为腾讯此举对标为抖音,抖音目前在短视频领域处于领跑位置,此前还曾被微信、QQ封闭分享链接。腾讯微视此次再出发,不可说毫无机会,但更无从知晓其终局。

  而在新闻资讯领域,两天前,天天快报被传部分员工转岗,知情人士还称“再怎么追赶也追赶不上今日头条了”,腾讯方面则回应天天快报正在正常运营中,属于内部常规人员调整。自2015年天天快报上线之后,“头腾大战”进展至今,靠算法搭建平台、进行个性化阅读推荐,对标今日头条的快报已然销声匿迹,腾讯的子弹似乎已用尽。而头条看起来毫发无损。

  在广告方面,腾讯此次整合社交与效果广告部(SPA)与原网络媒体事业群(OMG)广告线,成立新的广告营销服务线(AMS)。此前腾讯第二季度广告营收为141.1亿元,环比增长明显,同比增长39%。具体拆分来看,媒体广告和社交广告收入同比增速出现下滑。而在此前广告业务就曾有过多次调整,此次所有广告业务都将统一归属CDG部门,此次调整对腾讯来说同样也是在B端业务的一次加码。而在相关报告中,腾讯广告的增长已经被今日头条超过。

  但据作为逆袭典范的腾讯视频部门的员工透露,领导已经和大家谈过话,只是合并到“大文娱门”,“此轮调整未影响到自己,未感知到有什么变化”。而在媒体发稿时,据内部人士透露腾讯新闻部门对此事毫不知情,未作任何预警与准备。合并到平台与内容事业群的各个业务,未来如何协作发展,相信对腾讯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因为在内容的背后是流量之争。

  背靠微信、QQ,力争上游的腾讯,在内容方面不会甘于屈居于头条之下。腾讯此番架构调整将平台和内容集中在一起,对未来整个内容生态的加持值得期待。

  业务下行,游戏仍坚守

  此次架构调整之后腾讯的游戏业务将会独立发展,也就是说IEG事业群只剩下了游戏部门。而在本月初,网传腾讯因游戏业务影响将裁员6000人。腾讯公关总监张军第一时间回应“今年有3000多人的社招任务”,根本“没空裁人”。

  游戏方面腾讯在第二季度财报中的确表现欠佳,腾讯游戏业务第二季度营收252.02亿元,同比增长6%,环比下降12.4%,其中智能手机游戏收入同比增长19%及环比下降19%至176亿元人民币。腾讯控股总裁刘炽平曾在今年第二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上表示:“从营收增长的角度来看,游戏成为了最薄弱的一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玩家最多的游戏还没有商业化。”

  不过就目前游戏行业发展形势来看,未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主管部门对版号的控制,将会引发游戏公司的焦虑与不安。机构改革导致新成立的主管单位并未对版号审核职责明确,因此“版号审批”处于停滞状态。而在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有关部门将“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探索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

  作为腾讯最赚钱的王者荣耀近期却频频动作,似乎在展示自己面对监管的诚心响应。昨天,《王者荣耀》宣布启动小规模人脸识别技术测试,而北京、深圳将率先测试。在此前,王者荣耀还启动了最严实名策略,接入公安数据平台,这在中国游戏行业来说是首次。而据游戏行业内部人士透露,游戏版号政策的最终确定在今年年底能够确定就不错了。

  发力B端,整合C端,腾讯此次架构调整让外界看得明明白白:进入产业互联网阶段,腾讯对未来势在必得。正如马化腾所言:“此次主动革新是腾讯迈向下一个20年的新起点。”。

  1998年腾讯成立至今先后经历3次重大战略升级和架构调整,第一次是在2005年,腾讯升级为BU(Business Unit)事业部制,奠定了业务多元化的基础;第二次是在2012年,腾讯升级为BG(BusinessGroup)事业群制,顺应了移动互联网发展潮流。此次架构调整,对腾讯来说更是重大变革。

  面对如此重大的调整,昨夜在还没收到邮件的诸多腾讯员工看来则并不感冒,也许就如同《腾讯传》中所言:“腾讯自身也对自己的历史漫不经心。它的档案管理可以用“糟糕”两个字来形容。腾讯人居然很轻松地对我说:‘在互联网行业里,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未来,昨天一旦过去,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未来已来,但腾讯打响的第一枪,还远远不能让自己拿到互联网下半场战役的最终胜利。

  附腾讯架构调整前七大事业群:

9cad13e4e46246ef8d6826b5a2f420f5.png 

1、微信事业群(WeiXin Group,简称WXG)

  微信事业群负责微信基础平台、微信开放平台,以及微信支付拓展、O2O等微信延伸业务的发展,并包括企业微信、微信读书、邮箱等产品开发和运营,致力于打造微信大平台。

  2、企业发展事业群(Corporate Development Group,简称CDG)

  CDG(企业发展事业群)作为公司新业务孵化和专业支撑的重要平台,孵化了微信等产品。CDG催生和整合了互联网金融和社交效果广告两大核心业务,使移动支付工具,微信红包,朋友圈广告等新兴产品发展,还是国际业务的培育者和开拓者。与此同时,CDG还承担起了公司投资并购、品牌建设、战略规划等重任。

  3、互动娱乐事业群(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Group,简称IEG)

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是综合互动娱乐服务品牌,旗下涵盖游戏、动漫、文学、电影、电竞等多个互动娱乐业务平台。其中,腾讯游戏是腾讯营收的最大板块,拥有腾讯游戏自研的王者荣耀等手、端、页游,以及代理的英雄联盟等游戏。此外还有腾讯动漫平台,腾讯文学业务,腾讯影业以及腾讯电竞业务。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4、移动网络事业群(Mobile Internet Group,简称MIG)

  自公司宣布升级移动互联网战略,MI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聚焦于移动互联网基础平台,调整后的MIG聚焦于浏览器、安全、搜索、应用平台等平台型业务。

  5、网络媒体事业群(Online Media Group,简称OMG)

  网络媒体事业群OMG是腾讯的全媒体业务平台,旗下包括腾讯网、腾讯新闻客户端、腾讯视频等品牌。

  6、社交网络事业群(Social Network Group,简称SNG)

  社交网络事业群SNG以QQ与QQ空间为基础打造大社交平台,为用户提供通讯与社交网络等综合性服务,并不断拓展QQ音乐、腾讯课堂、QQ物联等增值业务;同时,通过腾讯云不断提供合作伙伴的云服务。

  7、技术工程事业群(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简称TEG)

  技术工程事业群TEG是腾讯内部的技术支撑平台,为公司提供运营解决方案和服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