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下的僵尸网络
2019-03-18
当各种家用设备变身物联网产品时,一个巨大的僵尸网络也在形成。
现在,许多电子设备都能连上互联网,成为物联网的一部分。比如,智能冰箱会提醒你牛奶快喝完了,或者自行把牛奶添进购物清单,甚至可以主动订购牛奶。而当你想在跑步机上跑步时,智能空调会自动调低温度,等到你外出看电影时又自动关闭。智能婴儿监护仪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该买新的磨牙胶了。
这样的场景虽然听起很奇妙,但很有可能,上述智能家居在昨晚还做了一些奇怪的事:和其他数百万部设备(摄像机、打印机、路由器、音箱、空调机或是硬盘录像机)一起封杀了推特或奈飞这样的音乐、社交或电影网站,破坏了开源软件运动,造成了近一百万套德国房屋停电,或是中断了利比里亚的手机通讯。除了参与这些额外的秘密活动之外,它们还增加了你的电费支出。
等等……有这种事?对,这里的问题其实很简单,但也很令人痛心。这是一个技术问题,却牵扯到全球化、法律和责任。我们的电子设备大多安装了通用硬件,为了完成各自的工作,这些设备都需要运行特定的软件,其中还包含了可以登录的用户配置文件。遗憾的是,许多生产商都听任消费者使用已经泛滥的简单密码登录这些设备,比如“password”、“pass”、“1234”、“admin”、“default”或“guest”之类。
曾经有一群黑客发动了一次简单但是破坏力惊人的攻击,他们总结出了61个常用的用户名/密码组合,并编写了一个程序在互联网上搜索使用这些组合的设备。这个程序在侵入某部设备之后立即自行安装,然后阴险地在这部设备上搜索其他著名的恶意软件,并将它们统统删除。这样它就成为设备上唯一的一只寄生虫了!这个恶意程序的绰号叫“未来”(Mirai),它的下一步是将数百万部易受攻击的设备串联成一个僵尸网络(botnet,也就是一个由受到感染的计算机联成的网络)。当数目巨大的婴儿监护仪、打印机和摄像机向某个网站发出ping信号时,这个网站就会因为不堪重负而无法访问,除非它采取了昂贵的保护措施。
更糟的是,“未来”的几个编写者将它的源代码发布到了网上。这下,就连只有初级编程技术的人都能自己组建庞大的僵尸网络了。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你或许已经注意到了手机或笔记本电脑偶尔需要更新软件。这一方面会增加新的功能,一方面也可以修补软件的漏洞,不那么容易受到攻击。但是可惜,大多数易受“未来”攻击的设备可能已经停止更新,这使软件修补要么不可行,要么不容易。
为了挣学费,我在大学时维护过好几个计算机网络。在遇到一部用户名或密码未知的设备时,我会尝试一些组合,而这也正是“未来”会尝试的组合。这么多年过去了,网络安全仍然没有改善,或许,这件事情根本没人负责。对于芯片或设备的生产商来说,在安全问题上糊弄一下,往往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完全没有后果。
对于这种安全措施上的明显疏忽造成的危害,政府部门无力监管,法律也没有明确各方的责任。“未来”的最初编写者是美国的几个大学生,他们被捕之后最终都认了罪,但这还远远没有消除隐患。只要网络上还有大量用户名/密码的组合为“admin/admin”的设备,就一定会有人钻这个空子。这里说一个坏消息:“未来”问题并没有真正的解决方案,唯一的办法就是等待那些易受攻击的设备淘汰。但是也有好消息:只要对少数几家容许“admin/admin”式密码的设备生产商施以重罚,或是有父母发现婴儿监护仪被侵入后起诉它的生产商或销售商,安全问题或许可以迅速得到改善。
撰文:柴内普·图菲克奇(Zeynep Tufekci)
翻译:红猪
《环球科学》2019年3月刊即将上市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
日媒:人工智能专利申请,中国超美国
2019-03-11
日本《日经亚洲评论》3月10日文章,原题:中国在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排名中超过美国过去3年来,在日经人工智能(AI)专利申请50强排行榜中,中国企业已迅速冲到其美国同行的前面,从而进一步扩大其在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高科技战场上的存在。在2016年至2018年的3年中,跻身该榜单的中国企业数量翻了一番以上:从8家激增至19家。与此同时,尽管美国企业仍然牢牢占据该排行榜前三位,但仅有12家位列前50强。
在该排行榜中,IBM以3000件的申请量独占鳌头,微软以1955件紧随其后,谷歌以1659件位居第三。
在中国企业中,百度以1522件的申请量占据首位,排名从此前的第11位迅速跃升至第4位。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以1173件的申请量在该榜单中名列第6,而腾讯以766件的申请量从此前的第20位大幅上升到第8位。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崛起与政府推动相关研发不无关系。2018年,中国在该领域的公共专利申请总量超过3万件,几乎相当于10年前的5倍和美国同期申请量的约2.5倍,其实中国的此类专利申请总量早在2015年就已超越美国。
从研发领域来看,中国在电商、数据搜索和语言处理等方面的人工智能专利影响力正与日俱增。中国在图像处理领域的专利申请尤其突出,多达1.6万件,是美国的4倍。在从视频中抓取面部图像进行个人身份识别技术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领军者之一。(作者Alice Yan,王会聪译)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络支付用户达6亿
2019-03-11
《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我国互联网理财、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用户规模也取得较高速的增长。
其中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达到了1.5亿,增长率高达17.5%,网民使用率为18.3%。
在网上支付领域,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6.00亿,较2017年底增加6930万,年增长率为13.0%,使用比例由68.8%提升至72.5%。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5.83亿,年增长率为10.7%,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比例由70.0%提升至71.4%。网民在线下消费时使用手机网络支付的比例由2017年底的65.5%提升至67.2%。
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我国企业加速国际市场开拓,不断发展跨境支付和境外本土化支付业务。在游客跨境支付方面,我国企业已在全球多数旅游热点国家布局,集餐饮、游览、购物、出行和退税等场景为一体的跨境支付体系逐步搭建成型,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分别在40个以上国家和地区合规接入。在海外居民支付方面,我国企业通过资本、技术注入等方式,已在亚洲9个国家和地区运营本土化数字钱包产品,并开始在非洲地区部署移动支付业务。
《报告》还提到了我国区块链产业发展情况,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和地方省市相继发布区块链政策和具体措施,加快推进我国区块链产业布局。2019年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区块链信息服务活动,促进区块链技术及相关服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在技术研发方面,目前国内很多公司仍基于以太坊(Ethereum)等国外开源架构进行区块链平台开发和应用部署,同时,区块链底层技术和架构的自主研发日益受到重视,如中国银行、工商银行、蚂蚁金服、腾讯、百度、京东等企业已经积极开展区块链技术自主研发,加强区块链网络基础架构系统建设。
在企业数量方面,截至2018年6月,美国、中国、英国区块链企业数量分列前三位。我国共有298家公司活跃在区块链产业生态中,区块链企业数量排名前五的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其中北京以175家区块链企业数量排名第一62。
在应用落地方面,区块链技术在票据、电子存证、食品供应链、跨境支付、电子政务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2018年下半年,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在深圳问世63,成为我国首个“区块链+发票”的落地应用;北京互联网法院推出“天平链”平台,用于存储案件证据,保证数据真实性和隐私性;蚂蚁金服、京东相继使用区块链推出生鲜食品从生产到超市的溯源服务平台,以提升食品供应链透明度、保护消费者权益;中国银行通过区块链跨境支付系统,成功完成河北雄安与韩国首尔两地间客户的美元国际汇款;济南高新区上线试运行智能政务协同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电子政务外网与各部门业务专网的互联互通、在线协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5G推动4万亿超高清产业,三网融合利好网络运营商
2019-03-11
最近的超高清产业概念涨停潮,网络运营商也是受益者之一。中国超高清产业4万亿产值的诱人前景,能否让广电系统“扭转颓势”?在传输网络和内容制作上万亿的商机争夺中,有线电视、IPTV和互联网电视谁占先机?
5G通信、超高清产业两大利好叠加,将为国内广电系统资源整合提供契机。如今,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有望获得第四张5G通信牌照。未来,5G通信时代,已有9年之久的“三网融合”会加快变为现实,并派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市场。
广电系统将获5G牌照
今年3月1日国家工信部、广电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超高清行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年-2022年)》(下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中国超高清行业总体规模将达到4万亿。
到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有条件的地方电视台要开办4K频道,不少于5个省市的有线电视网络和IPTV平台开展4K直播频道传输业务和点播业务,国内超高清视频节目的年制作能力达1万小时,超高清视频用户1亿;到2022年,4K频道供给能力大幅提升,超高清视频节目年制作能力3万小时,超高清视频用户2亿。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行动计划提出重点任务,涵盖核心关键器件、重点产品、网络能力、超高清电视节目、行业创新应用等六方面。
其中,在网络能力方面,要推进有线网络IP化、光纤化,提升通信网络的速率,满足4K和8K视频传输需求,探索5G在超高清视频传输里的应用;在超高清电视节目方面,要丰富超高清电视节目供给,加强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作(体育赛事、纪录片、影视剧、文化科技),打造超高清电视内容制作生产基地。
受此影响,上周,天威视讯(002238.SZ)有两个涨停板,华数传媒(000156.SZ)、歌华有线(600037.SH)、电广传媒(000917.SZ)等也有涨停,中视传媒(600088.SH)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
据天风证券的研究报告,广电系统有望获得国内第四张5G牌照,当传统的、已有四十余年发展历史的广电网络和5G网络出现了全新的融合模式之后,由于5G通讯可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将对超高清视频内容和服务分发有很大的推动。
去年,广电系统的超高清应用陆续落地。2018年10月,国内首个上星超高清电视频道CCTV-4K超高清频道开播,覆盖15个省市。此外,广东、江苏、四川、湖南等地区广电网络也推出4K超高清体验区;东方明珠在2018年5月与中国电信、富士康等联合发布“5G+8K”试验网。
TMT产业观察家、融合网创始人兼总编吴纯勇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过去16年的有线数字电视行业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数字化、高清化还是双向化、IP化等都对产业链(如机顶盒、电视机、高清摄像机、高清转播车、软件等)带来了很大拉动。此次超高清行业新政,借助4K显示、8K显示等新兴的技术,势必会掀起新一轮的产业发展高潮。
“5G通信如同一条信息的高速公路,而4K、8K、VR、AR等就如同高速公路上各种品牌的汽车。”吴纯勇说,尤其5G通信明年将正式商用,届时,“高速公路”的速率越来越快,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机器人等高科技行业与5G、4K、8K等产业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
由于IPTV、OTT的用户分流,以及许多年轻人喜欢用手机、平板看视频,传统的广电系统生存不太乐观。吴纯勇认为,面对超高清的新机会,传统的广电系统及其产业链各方有望“枯木逢春”,未来不排除诞生新的行业巨头。
赛迪顾问预计,在2022年国内超高清产业4万亿元的总产值中,宽带建设、视频制作产业将有10386.2亿元。
OTT行业欲后来居上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1万小时、2022年3万小时的超高清节目制作能力,以及2020年1亿、2022年2亿的超高清用户,并非全部都是有线电视广电系统的“囊中之物”,IPTV、互联网电视(OTT)也将参与激烈的竞争。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推动超高清电视在有线电视、卫星电视、IPTV和互联网电视的应用”。
北京奥维互娱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建平认为,“过去五年,中国OTT市场从终端到用户,再到运营与资本,都迎来快速发展。特别是过去一年里,OTT市场的运营收入从2017年的40亿,爆发性地增长到2018年的86亿。随着AI+IoT+5G的发展,OTT入口作为家庭中核心的应用场景,覆盖广告、电商、视频、游戏、教育、医疗等相关运营产业的规模在未来五年有望突破2000亿,当下OTT大屏商机已经到了真正爆发的窗口期。”
奥维互娱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智能电视保有量达2.4亿台,渗透52%的中国家庭,触达家庭用户规模达1.9亿户。预计2019年,中国电视用户总规模13.7亿人,其中智能电视用户4.9亿人。
“国内电视机智能化进程走过了三分之一,前途仍有3倍空间。”北京奥维互娱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丽敏说。她预测,2019年OTT终端激活量将达2.4亿台。
去年,国内OTT激活用户数首次超过有线电视用户数。据工信部、奥维互娱、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有线电视行业发展公报等数据,2018年OTT激活用户(智能电视+OTT盒子)规模达2.1亿台,同比增长23.4%;2018年IPTV激活用户规模达1.55亿台,同比增长27.1%;2018年有线电视激活用户规模1.46亿户,同比下降4.6%。
事实上,在互联网电视端,视频平台正积极拓展超高清的内容与能力,如腾讯与华纳合作,提供超高清好莱坞内容,具备演唱会4K转播能力。
广电类上市公司,去年业绩大多承受压力。像华数传媒在今年2月底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面对有线电视行业用户流失,未来加快向智慧广电运营商和数字经济发展主体转型;“目前国网整合未对公司业务发展构成影响”。
华中地区某地方电视台的资深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超高清是广电系统的必由之路,但会分步实施。工信部、广电总局也有规划,将‘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下称‘国网公司’)重组,利用5G通信、超高清进行整合,统一各地广电的技术标准,在架构、资本上也有动作;另一方面,各地广电系统也按国家的技术标准和规划来推进改造。”
他认为,由于地方分割管理,广电系统是“有系无统”,近年更受到电信网、互联网的冲击,如果不从小网变为大网、不进行技术创新、不改善用户体验,最后将没有前途,所以“超高清是广电系统整合的最后一次机会”。
对于这位地方电视台资深人士的这一观点,吴纯勇表示认同并且补充道,借助着此轮超高清产业升级,作为相应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及反思,为何在短短的十余年发展过程中,自身旗下高达数亿有线电视网络用户会如此快地转网及流失掉。
吴纯勇建议,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一定要想尽办法在搭上这轮超高清产业升级快车之后,要紧跟时代、深度挖掘广大用户甚至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及其习惯,要改变数十年的有线电视网络的管理、技术、业务等方面的思路,要把“有线电视观众”变成“文化及其相关领域的消费者”。
传输网络融合是趋势
一位华南地区某地方电视台的内部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超高清是利好,但是更换4K、8K的摄像机等节目制作、播放设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加上近年不少人才从广电系统流失,能否把握住超高清的机会,还需观察。
“这次是广电系统的整合机会,”上述华中地区某地方电视台的资深人士认为,要与市场机制结合。单由国家安排,会“拉郎配”;单由市场主导,没有力度,所以广电系统整合应该采取政府与市场结合的方式。
他相信,广电系统原有的商业模式也要改变。广电的内容已经转变为多渠道分发,不再局限于有线电视,新闻、综艺、电视剧等内容都有多个版本,不只供给电视端的用户。“以后可能不是按月收有线电视费,而是会有多种套餐,比如某个综艺、体育节目包月付费,市场将细分,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付费节目将成为趋势。”
尽管近年手机分流了许多视频用户,但他认为,电视机不会消失,尤其是随着AR、VR技术应用,电视还会有新的体验,这种大屏的音响、画质体验是手机所不能比拟的。“国网公司将拿到5G牌照,广电整合已拉开序幕。”
不仅广电系统内部整合提速,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也会借超高清的东风加快实现。
吴纯勇认为,5G通信时代,4K、8K的内容可以在手机端快速下载,所以“广电系统未来不只局限于超高清内容的分发,在立足做好做强公益属性的基础上,再着力挖掘超高清在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安防监控、智慧城市、老人养老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与业务”。
吴纯勇建议,国网公司整合各地广电资源时,由于各地有线电视的“存量市场”已在下滑,所以一旦国网公司拿到5G通信牌照,在发展初期,可以跟有意向与国网公司合作的产业链各方(如省级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高科技企业等)进行横纵联合,并且把业务重点放在如何与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科技企业合作,做大超高清创新应用的“增量市场”,进而寻找到全新的具有广电基因的5G与4K产业发展模式。
比如,国网公司可以把5G通信的资源与地方广电合作,超高清视频在无人驾驶等创新应用领域的收益,双方分成;甚至这块业务可以引入BAT等互联网巨头参股,多方分享合作成果。
今年,三大电信运营商纷纷启动5G试商用。未来,移动终端用户在一条条信息高速公路上自然会对4K、8K的高品质内容产生极大兴趣,这将会吸收影视剧制作、电视媒体、网络视频等公司向4K、5G领域进行延伸。所以,吴纯勇预计,未来的超高清时代,有线电视、IPTV和OTT将会融合在一起,电视的直播与点播也会结合在一起,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灵活选择,“三网融合”将逐步变为现实。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