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主战场从To C转向To B
2018-11-28
大火的产业互联网到底是啥
最近,要论在互联网圈最火的词,非“产业互联网”莫属。如今,言必提产业互联网,已成为互联网圈的一种风潮。
互联网的“上半场”已接近尾声,“下半场”的序幕正被拉开,当前这一论断已成为共识。部分业内人士更进一步指出,互联网的主战场正从消费互联网(To C)向产业互联网(To B)转移。随之,不少互联网企业老总都表示要积极拥抱产业互联网、挖掘其中的商机。许多传统企业也表示,要利用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契机,努力提升生产效率,实现企业转型。
那么,到底什么是产业互联网?它又为何会受到各界追捧?
并非新概念,早期应用领域限于工业
通俗地说,产业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是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连接、重构后的传统产业。事实上,如果我们对互联网的发展有所了解,就会知道产业互联网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00年,美国的沙利文咨询公司就提出了有关产业互联网的设想。不过,由于技术限制,这一设想并未被广泛接受。直到2012年,通用电气公司发布了一份报告,重新对这一概念进行了介绍,产业互联网的概念才逐渐被业界重视。
在英文中,“产业”和“工业”是同一个词(industry),并且最初的产业互联网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工业,因此在早期的中文文献中,产业互联网也常被译为工业互联网。后来,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又与德国的“工业4.0”概念相融合,逐步走进了各种政府文件和学术文献中。不过,如果我们重新回顾一下原始文献,就不难发现产业互联网的应用领域并不限于工业。至少在通用电气公司的报告中,它就涉及了航空管理、医疗等领域。
目前,我国的第三产业已经占到了GDP总数的一半以上,而在第三产业中的很多行业,产业互联网的相关技术依然是适用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对产业互联网的理解不应该局限在工业领域,否则就有可能限制其发展。
可直接影响生产环节,促进效率提升
与消费互联网相比,产业互联网蕴含着更大的商机。对此,我们可以从两者的连接数和APP需求量来窥得一些端倪。消费互联网的连接对象主要是人与PC、手机等终端,其连接数量大约为35亿;而产业互联网连接的对象则包括人、设备、软件、工厂、产品以及各类要素,其潜在的连接数量可达数百亿。从APP的数量上来看,整个消费互联网现有的APP总数只有几百万;而据估计,仅在工业领域,产业互联网的APP需求量可达6000万。
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来看,产业互联网的意义要比消费互联网更为重大。从功能上看,消费互联网主要是通过连接消费者,帮助既有产品实现更高效的销售和流通。尽管它也会对生产环节产生促进效应,但总体来说这种影响依然是间接的、有限的。相比之下,产业互联网对生产的影响则更为直接,也更为明显。通过借力互联网,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传统企业可以更好地设计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更有效地组织生产、更快捷地实现产品的流通和销售,从整体上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生产效率。这对于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诸多难点阻碍其发展,须政企联手攻克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产业互联网的潜力巨大,但相对于消费互联网,其发展却比较滞后。这和产业互联网本身的特点有很大关系:首先,产业业务链条长、服务模型复杂,不容易被复制。因此,虽然产业互联网作为一个整体潜力巨大,但具体到每个产业,其市场却很小,建设的规模优势不易被展现出来。其次,产业互联网对产业组织的变革有很高要求。如果没有组织的系统性变革,单靠信息系统和技术来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的难度会很大。然而,组织变革并非易事,难以在一朝一夕之间实现。再次,产业互联网对基础设施和技术的要求较高,对资本的需求也更大。这些特点,都限制了产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针对这些问题,为了推进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政府、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这三者之间应当开展密切合作。首先,三者应协同探索产业互联网的底层结构标准。尽管每个产业都有不同特征,难以制定出完全一致的建设标准,但若可以求出“最大公约数”,将其作为底层结构标准,就能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实现规模经济,大幅减少建设成本。其次,传统企业应着力对企业组织体系进行改造和创新,努力实现企业结构向扁平化、网络化方向转型,从而提高企业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再次,政府应通过产业政策对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进行扶持,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工作进行补贴。
“比特币价格下挫,矿机论斤卖”
2018-11-26
链象,区块链记者圈固定的栏目,每周,我们将梳理区块链领域标志性的事件,并给出点评。
我们力求提供区块链圈、币圈最具特色和贴切的事件报道,摒弃无趣、陈旧的话题,量不在多,力求记录区块链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即使区块链发展尚处初期,但它鲜活可感。
本周动态主要是加密货币价格变化,带来的行业变动:
1、加密货币至暗时刻:比特币价格下挫,矿工关机止损
近日,比特币价格连续下跌,矿工群体迎来至暗时刻。据了解,比特币价格已经击穿多个矿机成本价格,即挖矿得到的收益不足以支付电费和管理费,部分矿工已经开始清盘,将矿机二手转卖。
比特币价格持续走低,矿工不得已关机止损,甚至将即将淘汰的矿机论斤买。币圈恐慌情绪蔓延,熊市漫漫无定期。
2、美国矿场Giga Watt申请破产
据外媒消息,美国顶级矿场Giga Watt近日向华盛顿东区联邦法院提交了第11章破产保护申请,称其资产不足5万美元,并向最大债权人欠下近7000万美元。该公司董事总经理George Turne称,破产程序由公司董事会提出。
无论是金融市场、房地产还是加密货币市场,都沉寂在“危机”中,对于创业者来说,寒冬下,活下去是最重要的。
3、新华社:业内人士认为,市场出清后“产业区块链”时代即将到来
近日,新华社刊文评论区块链称:业内人士认为,从短期来看,在全球市场上进行跨国价值转移时,比特币仍然是比较成熟的中介,存在一定市场基础,但是随着各国监管政策收紧,比特币的监管套利空间进一步缩小。有业内人士表示,近期比特币下跌意味着很多项目缺乏实际资产的支撑,处于“丛林”状态,被市场证明是低效的。市场出清后,“产业区块链”时代即将到来,未来数字资产与产业将深度绑定,市场监管将更加完善。
赋能实体,才是区块链的出路。
4、美国监管收紧:四个ICO项目被科罗拉多州政府叫停
近日,美国科罗拉多州证劵监管机构要求4个正在进行中的1CO项目停止运作,这4个项目分别是GlobalPay Net、Cred LLC、CrowdShareMining和 CyberSmart Coin Invest ,该监管机构称,这四家公司涉嫌发行未注册的证券。
据了解,科罗拉多证劵监管机构目前共暂停了18 起 ICO活动,目前还有两个项目在等待回复。监管机构称,叫停行为主要是为了减少投资者风险。
即使加密货币市场低迷,针对该行业的监管也并不宽松。
5、洲际交易所Bakkt平台延迟推出比特币期货
11月20日,洲际交易所官方发布消息称,Bakkt的第一款产品推迟至2019年1月24日发布。平台解释说,新的上市时间表将为客户和清算会员在新合约开始交易和仓储之前提供额外的时间。公告中,Bakkt CEO官Kelly Loeffler称延迟原因是由于公司的利益以及准备工作还没有做足。
金融玩法逐渐平移至加密货币市场,同样地,区块链公司也在寻求上市,多领域逐渐融合。
6、OKCoin获菲律宾政府牌照
11月23日,数字资产交易平台OKCoin宣布,获得菲律宾政府金融科技及虚拟货币交易所经营的牌照,将开始合规为菲律宾用户提供服务。
叨叨:加密货币交易平台,积极寻求合规,毕竟,对加密货币行业的创业者来说,不合法始终是一把悬着的达摩斯克利之剑。
7、港股上市公司区块链集团被颁令清盘
近日,区块链集团(00364.HK)发布公告,该公司于2018年11月19日在HCCW118/2018被香港高等法院颁令清盘,而破产管理署署长获委任为该公司的临时清盘人。据相关财报显示,区块链集团已经连续亏损多年,公司此前主营业务为毛茶、精制茶及其他相关产品,今年年初开始转型区块链。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蹭热点的上市公司,时间一长,原形毕露。
8、第三季度以太坊DApp中78%与博彩和游戏有关
bitcoinexchangeguide报道,根据Dapp.com最近发布的报告,今年第三季度,以太坊上共发布了244个DApp。其中近一半(11个)与博彩业有关。与此同时,发布了66个游戏DApp。这意味着在第三季度在以太坊之上推出的DApp总数中有78%与博彩和游戏领域有关。
2018 年了,租赁产品能代替买买买吗?
2018-11-26
当我今年看到又大又强的全新 iPad Pro 发布时,脑海中第一个念头就是想要,紧接着第二个念头就是觉得太贵了,似乎又有点不值得,至少一口气花出去一万多元对不少人来说完全都是在心头上割肉。
银行和商家们也知道,这种一次大出血模式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经越来越不受欢迎,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一种更加温水煮青蛙掏空你的钱包方式——分期付款,成为了如今非常重要以及常见的付款方式。看起来上万的产品,经过 12 期的分期后每月只需要几百元,产生了看起来简直和白送差不多的错觉。目前分期服务已经遍地开花,除了传统信用卡之外,花呗、白条等新一代金融服务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青睐。
当然分期也并不是没有缺点,毕竟分期越长利息越高,每个月都要关注自己的还款信息也是让人有点焦头烂额。因此,市场上出现了更灵活的方式——租赁。
相比分期,租赁的方式更灵活,租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归还和买断也能自由选择。那么唯一的问题是,现在租赁平台是否已经足够成熟了?
看似百花齐放的租赁平台,背后依旧是良莠不齐
尽管租赁平台现在数量不少,颇有点百花齐放的感觉,但实际在质量上还是良莠不齐,并且侧重的方向也不一样,可能有的更偏向某一类的专业人群,而有的更偏向覆盖更多的产品。
具体举例来说,《兰拓相机租赁》就是已经在摄影爱好者中具备一定名气的租赁平台,主打摄影器材租赁,包括相机、镜头、无人机和稳定器等等,在摄影方面进行垂直领域的深耕。
而另一租赁平台《白租》则希望以覆盖更广的产品线取胜,里面的产品分类极为丰富,包括手机、游戏电竞(游戏机和电竞配件)、电脑平板(包括笔记本、一体机、台式机、平板和配件)、手表、摄影(包括相机、镜头、无人机、摄像机和配件)、家电、服饰箱包、母婴玩具……种类太多了,甚至难以一次介绍清楚。
另外,甚至还有一些租赁平台和品牌官方有合作,比如《享换机》就和三星官方有合作,并出现在官方的推荐渠道里,在新款机型 Note 9 上市的时候也是第一时间就上架了租赁服务。
目前较为主流的租赁品台有《机蜜》、《探物》、《白租》、《人人租机》、《兰拓相机租赁》、《内啥》、《享换机》等等。
支付宝小程序受宠,免押金成重要一环
在租赁前,要注意这几点,选择合适的方式。
支付宝免押金
小程序功能不如 app 齐全
自提点少而苛刻,快递更方便
1.选择芝麻信用可以免押金
在几乎所有的租赁平台中,几乎都是「挑选产品——信用评估——支付租金——到期归还/买断」这样的流程。因为租赁服务一定会涉及到信用问题,所以有相当多的租赁平台会和支付宝进行合作,通过用户的芝麻信用分数来评估是否可以获得免押金租赁等服务,很多价格昂贵的产品都可以通过芝麻信用来免押金,这种方便的服务成了通过支付宝租赁产品一个重要原因。
和支付宝合作的另一处体现,就是我们不用很累很麻烦就能成佛租到心仪的产品,直接在支付宝小程序里面就能完成大部分需求。当然如果准备长期使用一个平台,使用 app 也能获得更细致的服务,比如一些续租功能在小程序上就不支持。
2.快递比自提更方便
下面的租赁流程主要以小程序为例。
在看好要租赁什么产品之后,第二步就是选择租赁的时长了。但是别忘了,产品还需要一定的快递时间才能拿到手中,所以无论是哪家租赁服务,起租日期都不会选择当天,一般会预留两三天的物流递送时间。目前来看采用的快递服务似乎都是顺丰,不知道是有合作还是单纯因为顺丰口碑好。另外某些租赁平台也支持自取,像《内啥》和《探物》都支持网点自提,但实际能用到的时候不多,《内啥》的北京网点在海淀区黑泉路 8 号,看了一下已经在北五环开外了。
让我略感讶异的是,在选择起租和归还日期这个过程中,不同的租赁平台竟然有着好几种展现形式,《探物》的租赁期选择感觉很像房屋短租的形式,日历式的选择也最为直观,但显然这样的展现形式是为短租而设计的,像《人人租机》和《内啥》就是通过类似于滚轴型的设计选择租期,而《白租》则推荐让用户手动输入具体的租用天数,至于起租日期会自动由系统分配,但如果想计算具体的日期就又很痛苦了。
3.小程序不如 app 功能更全
另外,如果觉得小程序中的某些信息显示不清晰,可以下载 app 试试,比如《探物》的 app 中会显示周租金和月租金,而在支付宝小程序中只会显示租期越长越便宜。
选好租赁天数,再确认好价格和地址等问题,就可以提交订单等待收货了。
租赁虽然灵活但其中也可能有坑
面对租赁服务,实际上大家最关心的还是究竟能不能省钱或者说是值不值。一句话总结就是:长租和分期差不多,短租看个人尝鲜需求。但是在租赁过程中,还是有一些可能有坑或者不符合你需求的地方要注意。
租赁时长是否自由可选
同一产品租金不同,以及产品是否全新
除了租金的额外费用
1.租期会有限制
租赁产品虽然看起来十分灵活,但实际上租赁平台对于每款产品都设置了一些限制来增加消费者付出的成本。
以《白租》里的 iPhone XS 为例,首先是规格为 64GB 但是没有标出颜色。其次起租时长固定为 365 天,也就是说要么租一年,要么不租,一天不能多一天不能少。而一些不热门的产品则相对自由,比如荣耀 8X 的租期为 365-999 天,但也是以长租为主。
不同的产品包括不同租赁平台的同一产品,可能都会有变动极大的限制,所以要想租产品的话,还是要先看好其中有没有限制甚至是「陷阱」,免得到时候后悔不迭。
2.比较统一产品的租金和是否全新
另外就是租一年和买来用一年,到底哪个更划算?我们选择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来分析。
其中,统一产品在不同平台上的租金也不尽相同,甚至彼此会有很大差距,比如《人人租机》的租赁价格就接近 6500,而享换机上才 4000 多一点,同样的使用条件下《享换机》要便宜很多,但涉及到买断的时候,《享换机》依然是官方售价,而《人人租机》则根据市场价有所调整。
此外,尽管选用了五个平台,但其中产品覆盖的差距很大,最差的享换机专攻手机,没有 Apple Watch 和 Switch,《人人租机》和《白租》则是没有 Apple Watch Series 4,(白租有三代),《探物》和《内啥》则是没有手机,但有手表和游戏机,并准备了多个游戏可供租赁。
这也是租赁平台可能有坑的地方。比如《白租》里就准备了多个商家的 Switch 机器,还有的带游戏,甚至还有出租破解版 Switch 的,要是在租赁期间被官方封掉机器,不知道又会怎么算呢?此外这些机器大多数标着 99 新或者 9 成新,但具体的成色如何是看不到的。
3.保险等额外费用
另外在产品的租赁过程中,尤其是按天计算的短租商品中,还有相当多的额外费用需要支付。
以 Apple Watch Series 4 为例,《探物》的显示价格为 16元/天,但是在我选择了 10 天的租期后价格却变为了 22.4元/天,而最后的租金即便是通过免押金抵扣掉了,仍然不是 22.4×10=224 元,而是 224.4+30=254.4 元,这个 30 元的是什么呢?
返回到前面可以看到,在商品的详情页下面有一个「安心享」的服务,大概相当于一个保险服务,在租赁期间人为造成了磨损、毁坏、进水等维修风险,由探物承担 70%,用户承担 30%。本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心态,很多用户可能就会勾上这个安心享。另外在某些产品中,这个安心享是强制购买,并且价格也会变动的。比如 GoPro HERO 6 的安心享费用是 60 元,而且是强制购买不可取消的。
租赁服务适合什么人
既然租赁服务并不比购买产品优惠多少,那么租赁服务的优势在哪里呢?
需要产品灵活搭配使用的,如摄影爱好者
嫌出二手回血麻烦的
对新产品好奇想尝鲜的
还记得上面提到的《兰拓相机租赁》么,这就是一个让人觉得租有所值的服务,它找准了摄影需要有钱器材灵活搭配但价钱昂贵的特点,将用于不同场景的镜头和机身短租给摄影爱好者,灵活的租赁免租灵活的需求,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互赢的形式。
另外就是那些觉得卖产品回血麻烦的用户也可以尝试租赁,比如有些用户追求新款,一年换一次的手机,旧手机想出二手处理又觉得麻烦,那么选择租赁服务,到期选择不买断把产品归还,再继续租用新款,和苹果美国的「年年焕新」服务有一些相似。
另外就是对新品好奇的人了,一周的尝鲜时间成本不高,但也足够足够分清自己对这个产品究竟喜不喜欢,方便之后购买或者放弃,比如最近我就像租几天 Apple Watch Series 4 试一试。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可以这么说,如果你想灵活的体验产品,那么租赁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方案,但如果你想便宜使用产品,那么还是等待双 11 和黑五这样的促销打折吧。
在最后分享一下我的实例:
三星全家桶入手
我个人就在今年 8 月底在《享换机》以租赁的方式拿到了一台三星 Galayx Note 9,选择享换机是因为它是官方推荐渠道,能够第一时间拿到手,而选择租赁考虑的方式主要有这么几点:
刚上市不打折,全款或分期都没有优势
租期到期前比分期付出的成本更小
到期后可以选择买断出二手,也可以继续租下一代
考虑到这三点,现在我每个月只需要付 389 元就可以放心使用 Note 9(6G+128G) 一整年,到期后可以花费 2000 多远买断,或者继续租用下一代 Note 10,感觉也是美滋滋,也省去出二手的烦恼,虽然总价格依旧是 6999 元,但比起全款购买和分期购买,我的负担更小,同时之后的处理也更方便。
不知道你们在对租赁怎么看?或者碰到过哪些坑呢?
红包、支付之后,微信的下一张王牌就是它,没跑了
2018-11-26
昨天是历史,今天是开始,做好了,明天什么都好使。这话恰好能形容当下的腾讯。
之前,腾讯创始人马化腾重新定义腾讯:要在互联网的下半场转型——拥抱产业互联网。
事实上,早在一年前,腾讯已抢先布局,在微信上嫁接保险,成就“微保”,如今,仅一年,微保小程序月活用户已近2000万。成为继红包、支付之后,微信又一张王牌。
数据显示,微保中,48%的用户在购买保险后重复回访,平均每人拥有3.5张保单。有36%的用户选择为家人投保,为家庭构筑全面保障,超过40%的男性用户主动为女性投保,彰显了更强的保险意识。
用腾讯总裁刘炽平的话说,这是“通过科技、产品、服务的创新,助力保险的全民普惠。”一句话,从社交中来,到保险中去,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时光回溯到2014年初,在那之前,微信还只是一款社交工具,然而一个春节,小小的“红包”应用,便红遍大江南北。
节后,越来越多人开启微信账户,之后两年,随着线下二维码收款普及,微信支付迅速拿下超40%的市场。
但此后,微信没有将之前的优势转化成更多的胜势。
按照著名投资银行高盛的报告:支付是金融科技生态系统的大门,是开启最创新领域的关键。
而中金公司分析师姚泽宇也指出:当前,移动支付已经进入下半场,传统流量红利已经见顶,未来比拼的是“金融生态”。
所谓“金融生态”,本质上是“支付带来的叠加价值”,包括信用、理财、保险等多种服务,在提供消费者便利的同时,引导其更多地接入和使用。
所以,布局微保,是腾讯红包、支付后,再酝酿的生态分支。它们打下的江山,需要保险服务来守护。
毕竟,2017年,中国的互联网保险规模才1800亿元,相对于3.1万亿元的整体水平,它依然很小,未来潜力巨大。
更重要的是,传统保险百年来变化不大,成本高、设计不人性、难得信任等顽疾依旧,互联网保险正可以用最新的技术剔除古老的偏见,不破不立,大破大立。
于是,借微信打通认知、场景化的任督二脉,微保是全新视角,自带高光,让用户、微信、腾讯、保险机构一起“跋涉出泥沼,飞跃过沧桑”。
破:社交红利,更是认知给力
通用电气传奇CEO杰克·韦尔奇说:商业是探求真实,建立互信的过程。但这对保险业而言,难上加难。
首先,保险是种信用契约,传统保险更是条款复杂,功能五花八门,它很难让普通人真实明白地接受,有时,不出险,都不知其中真相。
其次,早年商业保险进入国内,各公司跑马圈地,只求快速做大业务。为此,它们招入大量不专业的业务员,半推半骗地卖保险,结果引发各种纠纷,让传统保险的口碑扑街,信任暴跌。
即便此后,保险公司用各种手段挽回,依然无法根本改善状况。行内,财产险费率在30-40%,人寿险费率在20-30%,也就是说,每100元保费收入,就要用20-40元来增进业务理解,提升民众信任感,的确很贵很费力。
从这个角度说,保险是世界上最难卖的产品之一。套用股神巴菲特的说法,它的挑战是:不能以产生现金的速度,迅速产生新的思想、手段、方法。
而微信的出现,带来了新的契机。社交之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它不仅是关系的连接,更是偏好的共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这样一来,现金红包“升级”为保险红包,同样借社交场景裂变:领取保额红包的用户,更愿意激活保障,生成保单,并可再生成红包,转赠部分保额给自己关心的“朋友”,持续“助攻”。
如此反复,用户自发地转发,借用户筛选用户,微保笼络到保险产品的目标人群。数据显示,通过“朋友推荐”,医疗险购买几率提升了2.5倍,一半的成交因此产生,渠道成本下降20-40%。
的确,这一切是社交红利的结果,但本质上,更是认知给力的结果。因为,“微信+红包”的沉浸与代入,大大降低了认知门槛,弥合了认知鸿沟,让人们探求保险的真实,建立与保险产品的互信。
就连传统保险公司都明白“强拉-硬留-宰客”的老模式已不合时宜。特别是如今,信息大爆炸,消费升级,人们从“需求”、“想要”到“有价值”,完成三级跳,此时,只有抢占他们的认知,才能在“互联网+保险”时代基业长青。
所以,当《我不是药神》爆红,刷新了大众对重疾和保险的认知,可报销医保外费用的健康险成为焦点。
于是,微保利用在线测评、“每日一答”公众号、小程序等手段,不断化繁为简,将产品的适配性、相关知识,分解传输给用户,缓解大众“因病致贫”的焦虑,消除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治愈说教的无聊,共赴有益的高潮。
结果,一个月的时间,微保新用户增长100%,医疗险、重疾险热卖,老用户复购率增加57%,多为给家人投保,其用户平均家庭保单数提升到了2.2张。
可见,运营有爆点,认知能爆破,新技术下,微保实现了保险的平民化、纵深化,达成了银保监会提倡的“补短板”,玩出了不一样的花火。
立:爆款立身,更有场景立命
当然,“补短板”只是开始,监管层更期望“填空白”的供给侧改革。
某老咖告诉小郝子:他们渴望“从互联网中来,到保险中去”,改变传统保险“基于金融而金融”的范式,打开另一扇窗,兼具互联网的爆发力和保险业的持久力。
由此,让群众更多享受保险业改革的发展成果。达成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席勒说的:“金融并非为了赚钱而赚钱,它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实现社会的目标。”
换句话说,“互联网+保险”既要高科技,又要接地气,最好的办法,就是切入场景、重构创新。这样,牛逼的模式无须费劲解释,还原到一个场景,就可以跑得顺畅;有流行潜质的产品也无须拼命推销,代入到一个场景,就能让人感到针对痛点的创新。
比如,“空中飞人”只要授权,每次机票出票后,立即就可以在微信看到“服务通知”,航班班次,日期、是否准点等信息都一目了然,这些有用信息的附近,就是航空意外险和航空延误险选项,低额高赔付,很容易“讨好”用户。
结果,30%的航意险用户,会当月回访微保查询航班信息,并选择加购其他险种或升级已有保险。同时,航延险的销售量,在今年夏天同比上涨达300%。
此外,按微保CEO刘家明的说法:70-80%的车主对现有车险比较认可。所以,微保就做起车险的续保提醒,车主只需上传证照,IT系统会结合用车的大数据分析,30秒给出新一年的个性报价。
更重要的是,未来,即便出险,微车保车主也只需上传视频、照片,就可定损获赔,不再需要专员现场勘查,阻塞路段,浪费社会资源和自己宝贵的时间……那些上路刮蹭的丧,都可以被新技术拯救。
按照这样的路数,微信场景下,过去的痛点、嘈点,都被创新的甜蜜点、幸福点治愈,再加上高频、小额的吸引力,广泛的连接力,很容易达成经济学家奥兹·夏伊定义的“网络效应”。这时,用户的迁徙成本高昂,自然阻断了他们切换其它产品的动力。
正因如此,微保才能场景立命,爆款立身,让68%的用户第一次用它,就“秒速”下单,剩下的用户平均看产品2.9次后便下手购买,2000万月活跃用户也找到与保险的最大公约。
而更大的未来是:新技术推动下,传统机构未满足的保险需求,仍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微信发展多年,在技术、数据、管理等基础设施上,有充分的积累,可以借微保大规模凝结与输出,助力传统保险公司,由此,双方共同洞察市场、定义未来。
若按马化腾所说:没有消费互联网(如“微信”)助力的产业互联网(如“保险”),就像一条无法与大海连通的河流,可能在沙漠中日渐干涸。那么,微保就是贯通两者的一条“运河”,创新不颠覆,协作不替代,大家就能一起共生、共营、共荣、共赢。
西安软件开发、西安APP开发、西安软件外包、西安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建设、电商软件开发、社交软件开发、直播软件开发、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区块链开发
没错,历事炼心,借假修真,商业的本质不是去竞争,而是运营资源、创造价值。如今腾讯、微保像硅谷格言说的:“快速行动,打破局面”,未来,任何执拗都会成为过往,时间必然会证明一切。